首页症状大全妇科症状正文

崩中

【概念】

崩中,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为月经病之重症。若因器质性病变,或胎、产、杂病引起的阴道大出血,不属本症范畴。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诸病源候论》、《景岳全书》对此均有详细的论述。本症又可称为“血崩”,与“漏下”的区别在于出血量的多寡和势态,临床上不难区别。但“崩中”和“漏下”常是相兼而病,统称“崩漏”,二者可以互参。

【鉴别】

常见证候

血热崩中:经血非时而大下,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粘稠,伴烦热口渴,溲黄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脾气虚崩中:经血非时而至,量多色淡质稀而有水印,伴神疲气短,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肢肿,或饮食不佳,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阳虚崩中: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停经数月而又暴下不止,色淡红或黯淡,质清稀,伴面色晦黯,腰膝疫软,畏寒肢冷,舌淡嫩,苔薄,脉沉弱。

肝肾阴亏崩中: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势急,血色鲜红质稠,伴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心烦潮热,舌红,脉细数。

血瘀崩中:经血非时而下,或停闭日久又突然暴崩下血,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舌质紫黯,苔薄,脉涩。

鉴别分析

血热崩中与肝肾阴亏崩中:二者均为有热之崩中,但一为实热,一为虚热。病因病机各不相同。血热崩中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或肝郁化火致使热伏血海,热迫血妄行而致。临证多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伴烦热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洪数等内热亢盛的症状。治以清热调经凉血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加大小蓟仙鹤草、侧柏炭、沙参;肝肾阴亏崩中多因素体禀赋不足,或早婚多产耗伤经血,或久病伤肾,以致肾精暗耗,肝失濡养,肝肾亏虚,冲任受损,经血失约妄行而发崩中之症。其月经表现与血热证类似,但兼症不同,常出现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心烦潮热等阴虚的表现。治宜滋补肝肾,止血调经,方用上下相滋汤去牛膝,加仙鹤草、乌贼骨

脾气虚崩中与肾阳虚崩中:二者皆为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脾气虚崩中多因饮食劳倦,忧思过度,损伤脾气,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发崩中。临床表现除经色淡而质薄外,兼见气短神疲,面色白光白,面浮肢肿,手足不温等脾气虚症状。治宜补气摄血,止血调经,方用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贼骨;肾阳虚崩中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多产房劳.损伤肾气,封藏失职,或不当之手术,损伤胞宫、冲任,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本症。临床症状兼见畏寒肢冷,面色晦黯,腰膝痠软等肾阳虚的表现,治宜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用右归丸去当归,肉桂,加覆盆子赤石脂

血瘀崩中:本证多因七情所伤,冲任郁滞,或反复发作,瘀血内滞为患。瘀血不去,则新血不得归经。若肝脾失和,统摄无力,则血崩而下。但同前述之脾肾虚证不同,虽亦有气血虚损之症,但必见瘀血之征,可见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且以调补之剂疗效不显。治当活血化瘀,兼以益气止血为法。血瘀证常是崩中的一个阶段或一个过程,待血止之后,还当辨证求本。

总之,崩中为妇科急症之一,因急性大量失血,临床上可出现唇舌淡白,脉细数等气血虚弱之症。辨证的关键在经血的色、质及临床兼症。并应根据证情分阶段治疗。暴崩之作,急当益气固脱止血,血止后则应谨守病机,审证求因,以治其本。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崩中者,……脏腑俱伤,而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女科经纶·崩带门》引方约之语:“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阳之浮无以止,不可不审也。”

《薛氏医案·女科撮要》:“其为患因睥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结,血伤而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胞络伤而下漏。”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漏下

下一篇:崩漏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