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儿科症状正文

小儿重舌

【概念】

重舌,是指舌下近舌根处肿起,形似舌下又生一小舌,故称“重舌”,又称“子舌”。

重舌须与“舌垫”、“莲花细舌”、“卷舌痈”相鉴别。后者虽也舌下日中起,但其形状不似舌形。“舌垫”为舌下忽高肿起核,似物垫于舌下。“莲花细舌”是指舌下生峰(有三峰、五峰、七峰者),尖似莲花之状而名。“卷舌痈”在《焦氏喉科枕秘》中记载为:“生舌下,或左右,或正中,形如圆眼,或如枣核……”。故应予区分。

【鉴别】

常见证候

心脾积热重舌:舌下连根处红肿胀突,形如小舌模样,轻者毫无痛苦,重则疼痛,烦躁啼哭,甚至局部溃烂,或伴有发热面赤,口干,唇齿红肿,舌上生疮,口内灼热糜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尖红,指纹紫滞等。

虚火上炎重舌:舌根下肿突,形似生一小舌,兼见面白颧红,倦怠懒言,口干不渴,或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燥或稀溏,舌质淡或红少津等。

鉴别分析

心脾积热重舌:即心脾实热之证。多因妊母喜食辛辣厚味,或误服温药,以致胎禀过热;或生后养育过温,喂养不当,而致乳食积滞,脾胃功能失调,积热于内,热邪循经上行,复感邪毒,内外合邪,熏蒸于口舌,以致舌根下复生一小舌,口不能出声,饮食难下。火热炎上,则面红,唇赤;心火内炽,则烦躁不宁,小便短赤,舌尖红;脾胃实热,故有口干喜饮,大便臭秽等症。辨证有轻,重之分,轻者可不药自愈;重者必须急治。治以清热,泻心,解毒,内服清热饮,外敷凉心散治之。

虚火上炎重舌:多因素体阴虚,或热病后期,阴液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炎为病。阴虚生内热,故可见五心烦热,虚烦不宁,面白颧红,舌红少津等阴虚火旺之象。治疗宜滋养肾阴为主,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总之,前者为实热,病在心脾;后者为虚火,病责于肾,临床抓住其病因病机特点,结合临床表现,不难鉴别。

【文献别录】

《幼幼集成·舌病证治》:“重舌者,心脾有热。盖脾之大络出于舌下,有热则气血俱盛,附舌根下忽重生一舌而短小。内服沆瀣丹,外以针砭去恶血,用蒲黄黄柏末敷之”。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小儿异嗜

下一篇:小儿木舌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