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耳鼻喉症状正文

耳痛

【概念】

耳痛,即指耳部疼痛,其病变部位可在耳廓、外耳道和鼓膜。常与耳内流脓并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阳热胜,耳痛溺赤。”明确指出耳痛因少阳热胜所致。《疡科选粹》指出耳痛有“内热痒痛”、“寒热作痛”和“发热焮痛”之不同。《外科正宗》称“耳窍作痛。”而《外科大成》称“耳底疼痛。”从证治分析,均指耳道病变。

凡耳痛与耳内流脓并见者,非本文讨论重点,可参阅耳内流脓条目。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热邪毒耳痛:其病变部位可在耳廓、外耳道和中耳等部位,分述如下:

1.耳廓疼痛:疼痛剧烈,甚则皮肤红肿,耳廓变厚,按之有波动感。

2.外耳道疼痛,常见于耳疖、耳疮初起,耳部灼热疼痛,咀嚼或呵欠则疼痛加剧,耳道皮肤红肿,如耳道疖肿重者,可妨碍听觉。

3.属中耳病变者,多发生于外感风热初起,耳内疼痛,听觉减退,鼓膜红,或起水疱,并有鼻堵,流涕等症。

除以上局部疼痛外,全身可伴有发热,头痛,怕风,倦怠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肝胆热毒耳痛:其病变仍可分以上三个部位。耳痛剧烈,痛不可忍,皮肤红肿高突,鼓膜红,听力明显减退。全身伴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气血瘀阻耳痛:耳内疼痛抽掣难忍,头昏耳鸣,舌苔薄,舌质暗,脉细涩。

鉴别分析

风热邪毒耳痛:多因外伤皮肤,如耳廓擦伤,挖耳损伤耳道,复感风热邪毒而形成。或如《外科正宗》所说:“浴洗水灌窍中,亦致耳窍作痛生脓。”由于肌肤受伤,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故耳痛伴有耳肿,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选普济消毒饮。

肝胆热毒耳痛:多由肝郁化火,湿热内生,热毒循经上行,熏灼耳窍所致。故耳部疼痛较剧,皮肤红肿高突,兼见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等症,治宜清肝泻火,方选龙胆泻肝汤。

气血瘀阻耳痛:多因肝胆热邪,循经上乘,阻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或耳窍外伤,气血凝滞耳窍所致。局部皮肤可不红不肿,或微红,或起小疱。治宜清肝泄热,活络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合四物汤。

耳痛一症,多属实证,常与肿并见。有气、血、表、里之分。《医学入门》曰:“先痛后肿伤乎血,先肿后痛伤乎气。”病在肌表,属气分,为表证;病在筋骨,属血分,为里证。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耳衄

下一篇:耳痒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