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群山环抱,水流交汇,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雪域高原之东,这里自古便是“茶马古道”的要地。
车窗里,国家中医医疗队天津队的10名队员一路踏歌而行,“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歌声悠扬,思绪飞扬。
跋涉三千公里,巡回诊疗一个月,天津医疗队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的组织安排下,走进西藏昌都,“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一访特困户,康巴汉子开笑颜
正忙着手里的活计,康巴汉子顿珠(化名)家里久违地来了“客人”。这是医疗队进藏走访的第一个特困户家庭。
顿珠家在类乌齐县大山深处,周围人烟稀少。简陋的棚屋由原木搭建,木板已经残破发黑。顿珠的母亲患有脑梗,瘫痪卧床,弟弟患有精神疾病。一直以来,坚强的顿珠独自一人用健硕的肩膀扛着这个家。过去,看病买药对他们一家而言是件可望不可及的事。
顿珠何曾想到,远在千里之外大都市的专家会出现在他的家里,为长期卧床的母亲扎针灸,给他们送来免费药品。
用衣服蹭了蹭手,顿珠赶忙接过医疗队员递上的药包,对着医疗队员的手机镜头,他露出腼腆纯净的微笑。
“我们这里心脑血管病、关节疼痛、头痛、肝包虫病特别多。”乡医一边给医疗队员做翻译,一边介绍。“我们前期调查了解过这里的常见病、多发病,所以来的专家都是相关专业的,天津卫生健康委还配了20多种价值10万元的天津药企生产的中成药。尤其遇到这样的特困家庭,非常需要医疗救助,医疗队更是要竭尽所能多提供帮助。”说着,医疗队长、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副院长裴向前从包里拿出脑血通等药品,“要把药多留给他们一些。”
临别,顿珠站在家门口目送着医疗队员离开。乡医说,这几年顿珠家的日子也有盼头了,政府正在建房,顿珠家还领着救济补助,过不了多久,顿珠就能带着家人住进不透风漏雨的砖屋。
牧区居民大多居住分散,医疗队冒着塌方落石的危险,一直奔波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先后走访类乌齐县类乌齐镇、丁青县沙贡乡、察雅县烟多镇等地的特困户家庭23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户家中,把健康生活的祝福送到每一个群众的心里。
二访养老院,“党徽奶奶”竖起大拇指
昌都市卡若区敬老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这里有100多位老人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然而,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饮食多以肉类为主,许多人患有高血压以及消化系统疾病,还有不少老年人长期受到各种疼痛疾病的困扰。听说国家中医医疗队要来敬老院义诊,老人们盼望已久。
有一位特殊的老人引起医疗队员的注意。96岁高龄的老人不仅精神矍铄、口齿清晰,她还有一个特殊的标记——胸前的党徽。
“她是我们敬老院的‘党徽奶奶’,96岁高龄,党龄76年,是一名老党员。”敬老院院长介绍,70多年来,她亲身经历昌都翻天覆地的变化,始终坚定地追随着自己的信仰。
这些年,老人饱受肩痛折磨,严重的时候手臂抬不起来。医疗队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刘爱峰仔细问诊过后,给“党徽奶奶”扎起针灸。几针下去,“党徽奶奶”的疼痛缓解了,她竖起大拇指,笑着对医疗队员一遍遍说着“扎西德勒”和感谢的话。院长翻译道,“党徽奶奶”说她感谢共产党,感谢天津医生,祝福你们吉祥如意!
义诊结束前,“党徽奶奶”同为她扎针灸的刘爱峰医生合影,老人缓缓抬起右手,伸到左胸口的党徽前,骄傲地指着自己胸前的党徽,拍下照片。
巡诊期间,医疗队深入昌都市三家养老院送医送药,带领养老院工作人员一起学做八段锦,把中医养生保健本领传授给藏区群众,带动大家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好日子就像放了糖的糌粑。”雪域高原的嬗变,让每一个亲历者为之惊叹。
三访藏医院,藏医记下一本“诊疗经”
驱车几十公里,带着两个“老病号”,乡村藏医扎西(化名)在开诊前就早早等在察雅县藏医医院门口。
这是扎西第一次来察雅县藏医医院,因为不久前这座投资3000多万的医院刚刚挂牌运营,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外治科)、检验科、功能科、制剂室、药浴科等7个临床医技科室。这座医院的建成投用,极大地改善了察雅县的医疗环境。
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最基础的一环,村医扎西要负责方圆数里范围内乡邻的身体健康,这让他倍感压力。这次带到察雅县藏医医院的都是膝关节疼痛的“老病号”,扎西尝试了各种方法治疗就是不见效。听说国家中医医疗队要来,扎西早早就盘算好了,一定要亲自带上病人去县里请专家看看,感受一下针灸的“威力”。
“藏医与中医有相似之处,藏医对针灸非常感兴趣。”刘爱峰听说扎西一早驱车几十公里带人来看病,很受触动。他仔细查问两位病人的病情,逐一取穴针灸,一边扎一边解释取穴的原因、演示针灸手法。好学的扎西站在刘爱峰身边,寸步不离,他掏出一个笔记本,不时在本子上用藏语记录着。
尽管语言不通还需要中间人翻译,但两位仁心仁术的医者靠着医学的桥梁和治病救人的热望成为一见如故的朋友。
交流中,刘爱峰给扎西分析了他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首先要明确病因。尽管病人主诉病情都是膝关节疼痛,但病因可能千差万别。有的可能是骨性关节炎、有的可能只是退行性病变。如果都诊断为类风湿或者骨性关节炎,都按一个办法治,就会出现问题。只有辨证明确,才能有清晰的诊疗思路,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刘爱峰说。
扎西频频点头,翻看自己记录满满的笔记本,他说自己收获很大。
在藏期间,医疗队员以中医适宜技术为突破口,搭建起中藏医交流的桥梁,用简便验廉的中医技术缓解患者病痛。医疗队员先后开展义诊14场,为1200人次进行中医诊疗和健康咨询,同时开展各类讲座30场。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国家扶持力度之大。这里新建的藏医院基础设施很不错,硬件条件上去了,但‘软件’还需要跟上。”裴向前说,藏医院人才稀缺,科室管理理念和医院发展理念也比较落后,“既然来帮扶,就不能只看一阵子,还要帮助他们持续发展。”
他们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集中会诊疑难杂病,把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传授给当地的医生,手把手教授简单易行的正骨手法,还将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带到医院。
“我们的手机里存了联系方式,病人病情反馈和医院业务交流都可以远程继续。”裴向前说。
临别之际,歌声再次回响,“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从“盼温饱”到“盼健康”,雪域高原人们的生活变迁之路从70年前就开始铺就。而国家中医医疗队还将继续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开辟健康新“天路”。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