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中医新闻正文

湖南长沙打好振兴中医药组合拳

湖南是中医药大省,长沙市更是中医药大市。长沙市中医药发展历史渊远流长,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是最早的中医学著作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医医疗卫生机构421个,其中三级中医医院3个,二级中医医院3个,社会办中医医院9个,中医门诊部、诊所361家,中医备案诊所45家,乡镇卫生院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个,村卫生室10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7个,基本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全覆盖。

自2016年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以来,长沙市坚持以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认真贯彻各项中医工作政策,在改革中突出中医优势,有效提升了中医药工作的整体水平,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中得到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中医药工作,研究解决中医药改革发展重大问题。

一是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编制、发改、财政、人社、卫生、食药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中医药联席会议,协调调度中医药相关工作。二是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均成立中医药管理处(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均设立基层中医药指导科,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安排专人管理和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工作。三是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市政府出台《长沙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目标任务,制定了落实措施,健全了中医药工作考核制度,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政策倾斜,扶持发展

长沙市将中医药事业摆在战略地位,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形成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市政府先后出台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五名”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定期监督相关部门具体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资金3000万元,安排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资金500万元;2015年-2017年,市财政投入中医药事业经费分别为3323.124万元、4190.611万元和4068.947万元,占卫生事业经费比例为11.14%、13.18%和11.17%。

同时,坚持部门协同配合,统筹运用各类政策,市医保局出台推行总控病种中医治疗,将康复理疗项目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市发改委支持合理提高中医服务价格和名中医诊查费等等,中医药事业在政策扶持条件下良好发展。

搞好阵地,健全网络

长沙市把中医药阵地建设放在优先位置,优化中医资源,强化中医药网络建设,取得较好成果。以中医医院为重点,加强“龙头”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加强“骨干”建设,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加强“网底”建设,以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加强“补网”建设。

突出公立中医医院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中医科和针灸理疗科,住院部设立中医住院病床,妇幼保健院设有中医妇科儿科。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获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按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建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馆,中药饮片配备不少于300种,中医药服务量达到30%以上,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5大项41小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创建目标。

持续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市建成107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大部分村卫生室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近三年全市新增社会办中医医院6家、中医门诊部和诊所193个,成为中医药网络建设的重要补充,壮大了中医药工作力量。

突出特色,扩大业务

长沙市突出中医药特色,扩大中医药业务。在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方面不断加快步伐,并大力开展基层中医公共卫生服务。

长沙市在市中医医院建成名老中医馆,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建有省级重点骨伤科,开设6个病区,在湖南省内外享有盛誉。目前,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国家农村中医特色专科(专病)1个、省级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14个、市重点中医专科6个以及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4个、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72个;确定11家专科(专病)特色优势较明显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中医名科(示范中医专科)建设项目。

此外,收集“名方”方面,收集名方15个,其中外用药方10个,内服药方5个,都是在民间享有一定声誉的经验方。开发“名药”方面,将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组方相对固定的中医药处方和制剂转化为中药产品,开发成医院制剂,形成长沙独有的名药品牌。推广技术方面,在市中医医院和9个区县(市)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开展针法、灸法、推拿、敷贴等基本技术推广,同时,开通适宜技术网络培训,每年受训人数达1.5万人次以上。

开展基层中医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推行“治未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在中医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治未病”中心(科),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冬病夏治、火罐、敷贴、膏方等“治未病”服务。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等3类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培育人才,建强队伍

近年来,长沙市坚持把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在人才培养上真抓落实,大力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精心实施“名医”培育工程,强化中医人员培养培训,建强队伍。

将引进中医药人才纳入全市“3635”计划、“人才新政22条”等全市性人才政策,同等享受人才引进的政策待遇。

将培育“名医”作为全市中医药“五名”工程的重要内容,评选出市级名中医(名老中医)10名、基层名中医12名,建立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0个。

大力实施“25111”工程,培养了100名市级中医药专家、16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20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2000名掌握一定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乡村医生。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西学中培训300人、师承培养理论培训100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200人等等,夯实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基础。

强化宣传,提升影响

此外,长沙市强化宣传,开展中医文化培训,开展媒体专栏宣传,推动中医药宣传进基层,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培训班,全面培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专干,城乡居民的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开展“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治未病大讲堂”等中医药宣讲活动。

协调省、市新闻媒体开辟中医药宣传专栏,湖南广播电台开设“轻松活过100岁”专题,邀请知名中医药专家宣讲中医养生;长沙晚报开办“中医与养生”专栏,宣传推介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

推动中医药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建成颐而康、九芝堂等多个中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基地。市中医医院开展基层义诊咨询健康讲座26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份。长沙县福临镇中心小学编印校本教材“从艾出发”,深受师生欢迎。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第六期中医医院职业化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

下一篇:全国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举办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