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互联网+”概念席卷中国大地,它所促动的链接正在“赋能于人”:让每个终端后最微小的个体都拥有了一份生产力。据2015年的政府报告显示,微信已经带动了超过1000万人就业。借助于互联网,创业的门槛和成本在明显降低。
在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中医人借助“互联网+”,也走出了一条“双创”之路。
针灸创新“贴着用”
在这股强劲的创新浪潮下,勤劳智慧的“新中医”们行动起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谷世喆通过与多名专家共同努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针灸方式——贴针灸。这一发明以其不破皮、无痛苦、随时随地的独特优势,颠覆了传统中医针灸的方式方法,不仅拉近了生活与针灸的距离,更为中医进入家庭开启了可能。
“贴针灸”以经典针灸经络穴位理论为基础,选用砭石作为原料,利用砭石的物理特性,以医用低敏压胶为载体,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微粉涂布技术,创造性地将针灸革新为贴敷的形式,推出了四款功能各异的产品:贴针灸、糖针灸、瘦针灸以及男人帮,分别针对一般保健需求、糖尿病辅助调养、需要减肥的女性及男性。它们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了新型中医针灸工具,让针灸变为人人都能上手操作的保健产品。
“贴针灸”由北京中科贴针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冀唐械备20150010),不仅是中国针灸学会的重点推荐项目,更成为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同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传统医学“新玩法”
谈到如何让“贴针灸”进入市场时,北京中科贴针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CEO王慧珍告诉记者,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搞定一切。
一年前的机缘巧合使她结识了中科贴针灸董事长张少鹏,基于对中医的热爱和与董事长的投缘,她加入了贴针灸的社交营销创业大军中。
在王慧珍的手机中,有将近40个500人的群,“这只是我们公司高层建立的聊天群,很多基层的经销商还没有加入其中。在这里,我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与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交流,满足他们的健康保健需求。我们以诚相待,把消费者当作亲人和家人一样,人心换人心。短短一年时间,就已硕果累累,产品也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市场不断推广开来。”
正像王慧珍所说,“互联网+”所带来的裂变效应令人惊奇,当大量的个体相连后,他们将可能超越个体本身的能力。“贴针灸”正是验证了这样的奇迹:各地的经销商根据当地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推广销售活动,作为最接近市场的“毛细血管”,他们敏锐地感应到了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后,拓展了大量的“增值”服务。
用户不仅能利用“贴针灸”进行保健治疗,还能够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进入“中科贴针灸”的公众平台,在这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养生保健知识,以及更有趣味的中医知识。加入售后服务微信群后,更是有客服老师耐心进行病情讲解,消费者购买了一件产品后就像拥有了一个移动小诊所,身体的各种不适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调理方法。
“新中医人”助传播
据王慧珍介绍,参与“贴针灸”品牌创业的人基本上都是“草根”阶层,他们或是兼职,或是全职,有些是在校大学生,还有马上临盆的产妇。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通过“贴针灸”这个新型工具,为新中医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群人都有着同样的特点,那就是热爱中医,想借助互联网平台把“贴针灸”这样的新型工具传播出去,把中医知识传播出去。
“我们希望‘贴针灸’能够在改善大家生活的同时,把保健的理念根植于人们心中,现在都在讲建设健康中国,如果‘贴针灸’能够在其中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的这份事业就算没有白干。”王慧珍如是说。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中,明确提出要“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与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就像这应运而生的小小的“贴针灸”一样,每一贴都是向数千年传统中医文化的致敬,每一贴都凝聚着贴针灸创业者的辛勤汗水,每一贴更是“新中医”们聚力建设健康中国留下的创新痕迹。
让我们翻开“互联网+”的时代篇章,共享“贴针灸”背后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创业故事!(中国中医药报)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