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服务技术不断创新,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为建设健康甘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巩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成果,从4个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
持续完善中医药发展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市州成立中医药管理局,所有县级卫生计生委设置中医药科(股),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和监督机构设置独立的中医管理科;每个地市级区域至少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所有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各西医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60%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和中医妇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中医类医院,大力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积极推动局省共建甘肃中医药大学,支持平凉市建设针灸大学,鼓励中医药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中医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管理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鼓励中医药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开设中医岐黄班,引导中医药院校增加中医药内容课时,增加中医经方和典型医案学习内容,增加临床跟师实习时间。
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完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评审评价体系,落实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管理,力争80%以上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水平,85%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重点加强中医康复、治未病、中医儿科等优势专科建设,建成一批覆盖各专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成若干个具有中医特色的省级和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在综合医院建设或培育一批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队伍及能力建设,建立应急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大力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支持县级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
促进民族医药发展 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地方举办民族医医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医医院和诊所;在各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推广民族医药技术和方药,将更多疗效确切的民族医药制剂全省统一调配使用,建成7~8个省级以上民族医药重点专科,建成5个左右名老藏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继续实施省级高层次人才“组团式”援藏项目;促进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支持开设民族医药专业;提高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能力,建立藏药材自然保护区,建成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现代藏医药产业、藏药养生保健体验旅游。
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强省中医药研究院、省藏医药研究院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甘肃省设立分院,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三级中医医疗机构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等中医药科技平台,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省中医院联合争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构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协作研究平台,推动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中医药科研投入,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8大类疾病研究;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治未病、康复技术和产品开发。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六个目标
1.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所地市级中医类医院,每个县市区原则上建成1所县级中医类医院,100%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60%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中医妇科。
2.80%以上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水平,85%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3.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重点专科25个,建成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2个,建成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10个,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20个。
4.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的乡镇卫生院、70%的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8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成30个左右的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每名基层医务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养生保健技术,力争80%的县区建成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或示范县区,争取50%的县区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5.建成7~8个省级以上民族医药重点专科,建成5个左右的名老藏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
6.建成国家区域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1个,建成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1个,培养国家科技领军人才10人以上,争取建成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到2020年,甘肃省将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和全省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依托重点学科、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等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团队;深入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1000名,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300名;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专项工作;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岗位设置,逐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相关职业(工种),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支持中医药院校培养栽培种植、制药制剂、医药物流与营销、医药电子商务、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养生旅游管理、对外交流等与中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复合人才。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三项重点工作
1.深入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1000名,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300名。
2.新进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中医临床医师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比例达到100%,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3.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中医药职称评定聘任条件,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岗位设置。
甘肃省在“十三五”期间还将深入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制定甘肃省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大力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积极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中医养生保健基地,逐步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逐步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比重,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产品,开展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组织,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录制度,将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信用信息平台。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工作4个重点
1.100%的县级以上中医医院、60%以上的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治未病”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7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
2.建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中医养生保健基地,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3.大力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逐步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比重。
4.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导引等中医养生运动,强化中医养生保健管理。
着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 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着眼点将放在落实《甘肃·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打造岐黄中医康复疗养基地、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养生文化体验基地、皇甫谧针灸医疗保健基地、麦积山中医药休闲养生度假基地、武-清-街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定西中医药科普旅游基地;落实《甘肃省发展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着力打造“药膳之都”“保健之城”“温泉水疗”“健身敦煌”“人文甘肃”等品牌;打造一批中医药旅游示范园区。兰州市打造中医保健中心、水川中医药养生园,酒泉打造金塔沙漠理疗抗体保健中心、敦煌沙疗中医药保健旅游产业园,武威打造温泉度假村,定西打造岷县中药养生产业园,陇南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创新区,平凉打造崆峒山道文化养生园、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庆阳打造岐黄中医药文化休闲养生园、正宁县子午岭森林中医药养生生态园区,临夏回族自治州打造复兴厚中藏回医药文化生态旅游区;丰富中医药旅游产品。开展中医整形美容、中医减肥、毛发移植等中医药旅游服务项目,开发以当归、党参、黄芪、苦水玫瑰、兰州百合等为主要原料的系列养生保健产品。
在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建设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甘肃省将支持张掖市打造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支持临夏州打造黄河三峡太极岛健康养老产业园,支持庄浪县创建癌症疗养和养老基地。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方式,开通养老机构与中医医院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鼓励中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等服务。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3个重点
1.所有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床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0%。
2.100%的中医医疗机构开通养老机构与中医医院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3.建成10个中医特色医疗与养老相结合服务示范机构。
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六大中药产业园区
为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以申请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促进中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强珍稀野生资源保护,支持野生药材家种家养,扶持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省级野生中药材濒危资源保护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野生中药材濒危资源人工种植(养殖)研究,实现野生中药材人工繁育利用。二是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继续组织实施甘肃道地药材标准制定及认定工作,制定发布当归、党参、黄芪、红芪、柴胡、甘草、板蓝根等大宗甘肃产地药材标准,打造甘肃道地药材品牌。制定甘肃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加快品种选育和种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三是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省内中药生产企业应用现代加工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当归、党参、黄(红)芪、黄芩、大黄等大宗道地药材的中间提取物(中间体)和配方颗粒及保健食品、功能性日用品,开发药膳和药食同源中药材相关产品,大力发展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产业。四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仓储和电子商务。
着力建设六大中药产业园区、十大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六大中药产业园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兰州新区现代中药产业精深加工园、陇西中药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渭源工业园区中药产业园、天水航天中药材苗木种植园、酒泉国家育种基地园。
十大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定西市、陇南市、甘南州等海拔2000米以上当归标准化示范基地;定西市、陇南市等海拔1800米以上白条党参、纹党标准化示范基地;定西市黄芪标准化示范基地;陇南市、定西市红芪标准化示范基地;陇南市、定西市、平凉市等海拔1800米以上大黄标准化示范基地;定西市、陇南市柴胡标准化示范基地;民乐县板蓝根标准化示范基地;河西地区、白银市、兰州市甘草标准化示范基地;白银市、酒泉市枸杞标准化示范基地;西和县半夏标准化示范基地。
全国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以陇西为中心,依托中药材仓储优势,打造全国中药材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并以此建成全国中药材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和质量控制(检验)中心。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 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持续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敦煌医学”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平台,加强皇甫谧文化园、岐伯圣景两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支持天水伏羲文化园、武威汉代医简文化园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持续实施“村级三件事”工程;100%行政村、社区及家庭普及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居民中医药养生素养达到30%以上。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外交、促进人文交流等领域的独特作用,甘肃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若干个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建立境外中医药人才库,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推动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植物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多种方式在海外注册,提高国际市场占比;在中医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产业、文化传播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示范机构,吸引海外消费者来甘肃省就医学习、保健旅游;建设一批高水平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举办高级别论坛,支持开展学术交流、文化传播、海外惠侨等大型活动;扶持一批市场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实施中医药服务贸易多元化战略,建立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四种模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体系;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行动计划,促进中医药各领域与互联网全面融合,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健全监督机制,推进中医药认证体系建设,开展中医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药膳服务、中药材产品等认证。
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3个重点
1.推进高水平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建成国际传统医药科研合作平台1个。
2.建成中医药对外贸易骨干企业5家,建成岐黄中医学院7个,中医药对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扩展到30个以上。
3.扶持一批市场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
《规划》要求甘肃省各地政府,要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中医药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合力;要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还要完善中医药扶持政策,改革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医疗机构收费项目目录;支持重点制药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研发新产品,对有条件的制药企业优先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优先支持重点制药企业申报全国驰名商标。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