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缺人员、少设备、服务能力偏低的乡镇卫生院,借助医改之力,成功实现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从弱转强。据2011年统计数字显示,崇皇中心卫生院门诊量由过去的每天20人增加到70人,住院量由每月5人大幅提升,最多达到155人。业务收入也由月均2万元快速提高,最高达40余万元……这些变化都要从城乡一体化说起。
引凤还须筑巢
曾经的崇皇中心卫生院中医人才少、设备陈旧,基本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由于工作生活条件差,县城的中医大夫不愿意下来,本地仅有的几位中医大夫也想尽办法离开,当地居民不得不远到县城看病就医。
为了改善落后面貌,政府投资110万元修建职工餐厅、供暖设施,改善卫生院的生活条件;投资92万元购置中药柜、煎药机、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42件,增强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新增脑病、脊柱病、糖尿病、心病等9个科室,扩大卫生院的服务范围。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吸引和稳定中医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吸引患者就医,还须好的政策。该院实行“零预交、出院结算”政策,患者只需与医院签订《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并提供医保证(或新农合证)及本人身份证等相关证明材料,不缴费即可住院。出院结算时患者只需向医院支付医保或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的费用,省去了千余元的预交费用。
在家门口享受二级医院的服务,起付线比二级医院低120元,报销比例却高出10%,便捷、实惠的就医环境吸引了不少当地和周边的群众选择这里看中医、吃中药。
激活服务动力
为破解人才“愿上不愿下”的难题,该县把县中医医院与乡镇医务人员捆绑为一体,统一管理、调配、使用,县中医医院指派医务人员到乡镇轮流工作,选调卫生院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实行双向交流使用。仅2011年县中医医院下派到崇皇中心卫生院工作的临床、医技、护理人员达34人,卫生院上派进修学习15人次,形成了能上能下、有序交流的格局。
来自县中医医院,目前正在崇皇卫生院工作的耿小奇医生说:“我们一次来崇皇工作3个月,每周都可以回去,有班车接送,每月比在县城多拿七八百元。以前卫生院的医疗、生活条件较差,如今,医院配备了彩超、心电图、血流变仪等医疗设备,也能随时洗澡,在这工作挺舒心、挺安心的。”
医改后,县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由财政保证他们的基本工资,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与同级职称相比,乡镇医务人员月均收入比县城高出300元,在基层工作更安心了。贺刚民医生说,卫生院待遇不错,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另外,定期到县中医医院进修学习的制度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才干,为多劳多得奠定了基础。
一体化管理实现共赢
县城优势资源下沉不仅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也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收入。
2011年,该卫生院业务年收入从2010年的36万元增加到126万元,增长了3倍多。同时,县级医疗机构也借“向上转诊”增加了收入。县中医医院王满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病人在中医医院的住院花费大致2200元,2011年,崇皇卫生院给我们每月转诊20~30名患者,医院因此增收60余万元,约占全院收入的3%左右。
而今,县中医医院下派医师坐诊和科主任每周定期到卫生院查房的制度,大幅提振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优厚待遇也让医务人员更安心、更敬业,学技术、增才干、提医术的氛围逐渐浓厚。目前,崇皇卫生院开展多项中医药和适宜技术服务,成为该县中医药特色最明显的乡镇卫生院。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