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并发布中医药学科年度报告。定期对中医药学术领域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成果进行学术发布,引领和促进学术发展。
——搜集相关学科信息进行比对性研究。围绕中西医并重方针,发挥中医药优势,注重多学科知识交叉研究,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
3.坚持学术特色,发挥中医优势
——突出中医药特色,挖掘中医药理论内涵,推动以中医药继承为基础的继承与创新协调发展,加强对具有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挖掘、整理与继承,推动中医药学术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中医药学术继承。弘扬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加强对历代医家及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对其学术源流、学术特点、特色疗法,组织宣传推广;整理和研究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技术专长;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五年内建立50个名中医工作传承基地;筹办国医大师学术论坛,评选“优秀基层青年中医”;组织优秀基层青年中医向名老中医拜师,促进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
——发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组织专家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整理、研究,明确适用范围,对应优势病种,促进特色诊疗技术的专病专科建设。培养特色技术传人,评选优秀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传承单位和个人,推动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发展。
——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整合资源,研究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及运行机制,开展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为重大科研项目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专栏二 继承学术特色,加快传承创新重点项目
“中医药学术流派”工作室:5年内建立10~20个中医药学术流派代表医家研究工作室,系统整理、发掘、总结各学术流派思想,培养中医药学术流派传人,定期举办“著名中医药流派代表医家学术渊源、理论内涵、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组织编写相关研究性著作。
4.抓紧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进程
——加强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