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中医新闻正文

中医养生科普如何继续

2011年7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24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图书,要求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全部收回销毁,同时公布了6家具有资质的出版社,名单外的出版社今后将不能出版养生类图书。这一消息在养生热的背景下,立刻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那么,新闻出版署规范养生图书市场措施是否奏效?百姓是否愿意买单?养生专家出版市场反应如何?养生图书市场受哪些影响?且看2011年,中医养生何去何从?

下架图书仍能找到

在北京的几大图书大厦,中医养生类书籍已不是香饽饽,一两年前市民火爆选购的场面不再,王府井和西单图书大厦一层最显眼位置摆放的畅销书里,难觅中医养生书籍踪影。

2011年冬季,沿着图书大厦指引,记者在最顶层的“医学、科技”区域的书架上,找到了中医养生类的图书。虽是周末,在中医养生图书区选书的人并不多,大都是中年和老年人。负责该区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市民都是一摞一摞地买这些书,很多人都拿着纸条直接来找书,而今年下半年养生图书销量明显有所下降,“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对于新闻出版署明确要求下架的《不生病的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等存在编校质量问题的24本书籍,在王府井、西单、中关村、亚运村等大型图书大厦均未找到,但却不乏很多“相似品”——有的图书名字与下架书相似、但作者不同,有的图书作者相同、名字相似却换了出版社。

然而,在北京海淀图书城的一家私营书店里,7种被要求下架的图书赫然摆在了书店畅销书的位置。

目前盛行的网络书店里,24种被要求下架的图书大部分仍能找到。8月底,名单上的18种图书仍能在当当网买到,《不生病的智慧3——易经养生说明书》排在畅销榜的第五位。

对于新闻出版署发布的“53家之外的出版社不允许出版养生类图书”这一规定,似乎也形同虚设。在西单图书大厦的新书展示区,记者找到了两家没有规定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在新闻出版总署发布规范后出版了中医养生书籍,并堂而皇之地售卖。如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的《呼吸病中医特色诊疗全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的《排毒保健小百科》。

百姓被误导,媒体成帮凶

新闻出版署的这一系列举动,初衷旨在规范养生图书市场内出版单位的编校活动,与内容及作者没有关系。然而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件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全国大部分媒体对于此事的报道均在标题上称 “不合格图书”、“问题图书”,而很少提及“编校质量一词”,更有甚者,河北《石家庄日报》的标题是《省会24种伪劣养生书下架》,这一报道被人民网转载。

由于“编校质量”这一术语的定义对普通民众略显模糊,不少媒体将名单涉及的作者“一锅端”,误以为被点名的书籍皆为“内容虚假”而加以批驳,当“问题图书”、“伪劣图书”等字眼掩盖了事实的本来面目,也难怪老百姓产生各种误解。

专家、出版社有意见

此次公布的24本编校质量存在问题的下架图书中,不乏一些伪中医出版的书籍,但这些让百姓感到“上当受骗”的图书,是否真的都是“假冒伪劣”?不少下架图书作者表达了不满与无奈。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其提出的九种体质在公众卫生保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著作《九种体质使用手册》却赫然出现在下架图书名单的第一位。

王琦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一消息,但并未在意,“编校质量存在问题不是科学问题,应该是出版社的责任,与作者无关。”然而,媒体的歪曲化报道,竟把王琦与张悟本、马凌悦等伪中医专家混同,自己潜心写作的书籍被一概报道为“下架图书”,严重影响了中医和中医人的声誉。

而王琦更不能接受的是,所谓的编校质量问题,竟是“没茬找茬”硬找出来的。按规定,图书出版的编校错误率应控制在0.01%,而王琦的书错误率仅为 0.0119%,而这多出来的0.0019%是这样的一些错误:“‘这为气虚体质’应改为‘这是气虚体质’、‘国家级名老中医’应改为‘国家名老中医’” 等。

罗大伦的书籍《这才是中医》同样在下架之列,在新闻出版署对该书的《校对勘误表》上,要求更正的有些只是简单问题,如口语化表述、状语前置等语法。

进入“大名单”的出版社同样也在发愁。“这件事出来后,中医养生图书卖不动了。”来自北京图书大厦的数据表明,与前一个月相比,健康养生书销量下降 10%左右。一位资深编辑告诉记者,某类图书市场的繁荣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而中医养生类图书自2007年异军突起以来,基本已进入萎缩阶段。尤其是 2010年5月,张悟本的伪养生被戳穿后,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现负增长,结束这一类别连续5年领衔整体市场增速的历史。“下一步,我们打算朝着更有深度、更专业一些的中医健康类图书发展”。

规范应是市场与政府的平衡

林林总总的养生书籍和养生节目,特别是互相矛盾的养生知识,让很多受众无所适从。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养生健康书籍和节目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不科学的东西,甚至一些伪科学,包括迷信的东西充斥其中。

从事图书出版多年的谭先生透露,因为嗅到了养生书的商机,近年来各类出版社纷纷涉足养生书籍。借助以往捧红畅销书的营销优势,他们策划的养生书甚至比医学出版社卖得还火。此外,不少书籍是由民营的图书公司策划,再从出版社找书号出版。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出现书中内容的科学性无法得到保证。

内容东拼西凑,质量无保证;若作者无资质,科学性更无从谈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表示:“有些书虽然挂着知名专家的名头,内容却错漏百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专家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得不到学界专家的普遍认可;二是某些专家只是挂名,收到出书邀约后就转包给学生,学生可能上网乱抄一通,这样就会出现问题。完全由写手代写或‘代抄’的,质量就更无保证。”

市场盲目追逐利益导致的混乱局面,迫切需要行政干预加以规范。针对这些现象,新闻出版署规定:通过评选推荐、资质管理、定期检测、加强审读等办法规范养生书市场,其中明确指出只有医学出版社才能出版中医养生类图书;图书作者应是具有一定中医药专业知识、具备中医药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这一规定,从根本上保证了以后将有专业资格的编辑为中医养生图书把关,这就不会再次出现张悟本、马凌悦等伪中医大行其道的现象。”中医药政策研究所一位专家说。

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出版养生类书籍的责任编辑必须是医学本科以上有资质的医生,且出版养生书的单位必须要有5名以上这样资质的编辑,这对读者来说也许是福音,但书的好坏究竟谁说了算?不少出版社表示还在等待细则出台,谁来审、怎么审,都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为了加强引导,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11月上旬召开了评审会,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和图书出版专家分别从内容和编校质量方面进行评选,评出的20种优秀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中医养生科普呼唤“正规军”

目前电视台、电台节目中出现的一些伪医学专家现象,部分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养生理论娱乐化。此次由于编校质量不合格而被要求下架的图书,也因为部分媒体的错误解读而把中医养生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医养生科普如何继续?

不少专家指出,张悟本、马凌悦等养生怪论的盛行,恰恰击中了中医养生科普人才匮乏这一软肋。“一些简单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夹杂着真真假假的奇谈怪论,竟然能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这暴露了我们科普建设的不足。”一位老科普谈起近期盛行的“神医神话”忧心不已。

“现在社会上总有一些人讨伐围攻中医,媒体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也引发消极影响!”一位资深中医专家说。比如千百年来被证实非常有效的中医放血疗法,却被不了解中医的人批判,媒体在报道中则夸大其词,采访的所谓“中医专家”称“人的血液分为静脉血和动脉血”,这样的社会氛围对于中医养生科普不利。

“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不但不能停止,反而要更加努力。”罗大伦说,“中医科普仍然任重道远,现在老百姓预防保健知识太贫乏、也很需要正确引导,我们不但不能因为有阻力就停止脚步,还要加大力度,号召更多医学工作者的‘正规军’,一起投入为百姓进行健康教育的工作中。”

目前,不少被要求下架图书的作者已经按照修改意见修订,正在重新申请出版新版图书。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中华中医药学会新年贺词

下一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增员增内设机构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