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两年时间,把一个劳动纪律涣散、医患纠纷高发、几度濒临瘫痪的医院建设发展成为“三峡库区最好”的二甲中医医院?重庆市开县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谭邦华说:“将中医药特色发挥好,走‘小综合、多专科、强特色’之路,用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
医院积极协调县医保部门落实了中医药(含配方颗粒)及其诊疗服务项目提高10%报销比例政策,保障患者报账最大化,鼓励患者就诊中医药,积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
为推行辨证施护,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医院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分类确定辨证施护病种17个,实施20余项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开展红花酒按摩、针灸、拔罐、中药灌肠、耳穴贴敷等中医护理服务,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处方书写合格率、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使用率纳入科室及个人医疗质量与绩效考核范畴,并建立了中风偏瘫专科、颈肩腰腿疼痛专科、糖尿病专科、肝病专科、中医外科以及脾胃病、肺病、心系疾病、风湿病、中医妇儿科、中医骨伤科等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门诊13 个,完成针灸康复科、骨伤科、中风病科等3个县级重点专科评审,分别确定了学术带头人或学术继承人。
目前,该院各科室分设了临床学科专业组,确定中医优势病种17个,并分别制订了相应的中医诊疗(护理)方案,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项目79项。其中,针灸康复科被列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项目。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投入设备、开展特色诊疗项目、规范科室管理,该科业务收入由原来的每月4000元左右攀升至每月30多万元。
成立“治未病”中心服务百姓
为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该院2010年7月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并借此开展大型名老中医公益义诊活动,积极开展“治未病”服务。同时,医院认真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在病区开设中医保健知识宣教栏,免费发放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单和健康指导处方。两年来,已完成各类体检5万余人次,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况评估2000余人次,建立了3万余份健康档案,举办中医保健知识讲座16余次,实施健康干预600余次,获得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此外,该院创新“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乡镇行”和“中医中药进社(小)区活动”,方便群众就诊中医药,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目前共深入40个乡镇,组织市县级名中医、专科医师400余人次巡诊病人几万人次,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3万余份,为108个社区(小区)制作安装中医药健康宣教栏。充分发挥基层指导科职能,与全县38个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书,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业务技术指导。
广纳人才、重视队伍建设
医院实行“名老中医派驻科室”制度,加强对临床科室(特别西医科室)中医病历(处方)书写、中医诊疗、临床会诊指导,提高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与中医药临床疗效。
自2010年以来,医院引进硕士研究生7名,自主考核聘用本科毕业生33名;深入推行“名中医师带徒”与“临床科室派驻”制度,已培养25名学科技术带头人。
医院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全县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规范化培训乡镇卫生院公招人员50余人,培训乡村医生150余人次,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资料500余册。
此外,医院还积极争取外援支持,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达成帮扶协议,在技术支持与指导、人员进修培训、临床带教等方面获取帮扶。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