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强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系统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大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马建中表示,中医药在过去三年医改中,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医药仍将承担重任。
一组数据可说明中医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贡献:从人均诊疗费用看,2008年至2011年期间中医综合性医院与全国综合医院相比,中医门诊次均费用约占综合医院的79%,低30元以上;中医住院人均费用约占综合医院的74%,低1300元以上,而且节省额度的年均增长率达9.79%。2011年,中医比西医人均住院节省费用已达1820元。这也表明,中医药服务在减缓医药费用上涨、减轻患者和医保负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另一组数据可说明中医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贡献:2011年,尽管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42万多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6.79%,然而,全国卫生机构中医分科门急诊总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人次达到15.38%,全国卫生机构中医科出院人数占全国出院总人数达到12.61%。这也表明,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马建中表示,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4月,国务院随即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对中医药如何参与医改、充分发挥作用作了详细部署。这说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没有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医改的总体目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人介绍,医改三年间,中医药全方位积极参与医改,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中医预防保健成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降低中医药医保报销起付线,提高医保中医药报销比例,公立中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中的中药和民族药比例提升。三年后效果初显,2008年至2011年间,全国中医类医院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和病床使用率都在持续稳步增长,诊疗人次从3亿上升到3.9亿,年均增长率达9.57%;出院人数从964万上升到1469万,年均增长率达15.07%;病床使用率从77.20%上升到85.82%,年均增长率达3.60%。与各医院总服务量比较,中医类医院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占比在逐年增加,2011年分别达到了17.56%和13.69%,而病床使用率的差距在明显缩小,2011年只差2.66%,三年来差距缩小的年均增长率达14.05%。
马建中表示,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正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相合,同时立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一定要认识到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十八大报告重申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精神和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进一步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下一步要重点落实好中医药“十二五”规划,切实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目标的实现;推进公立中医院改革,发挥好县级中医院的区域龙头作用和对基层中医药的提升带动作用;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带动中医专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临床疗效;加强中药药事管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强化人才培养,有一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坚强队伍。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强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系统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大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马建中表示,中医药在过去三年医改中,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医药仍将承担重任。
一组数据可说明中医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贡献:从人均诊疗费用看,2008年至2011年期间中医综合性医院与全国综合医院相比,中医门诊次均费用约占综合医院的79%,低30元以上;中医住院人均费用约占综合医院的74%,低1300元以上,而且节省额度的年均增长率达9.79%。2011年,中医比西医人均住院节省费用已达1820元。这也表明,中医药服务在减缓医药费用上涨、减轻患者和医保负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另一组数据可说明中医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贡献:2011年,尽管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42万多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6.79%,然而,全国卫生机构中医分科门急诊总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人次达到15.38%,全国卫生机构中医科出院人数占全国出院总人数达到12.61%。这也表明,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马建中表示,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4月,国务院随即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对中医药如何参与医改、充分发挥作用作了详细部署。这说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没有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医改的总体目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人介绍,医改三年间,中医药全方位积极参与医改,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中医预防保健成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降低中医药医保报销起付线,提高医保中医药报销比例,公立中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中的中药和民族药比例提升。三年后效果初显,2008年至2011年间,全国中医类医院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和病床使用率都在持续稳步增长,诊疗人次从3亿上升到3.9亿,年均增长率达9.57%;出院人数从964万上升到1469万,年均增长率达15.07%;病床使用率从77.20%上升到85.82%,年均增长率达3.60%。与各医院总服务量比较,中医类医院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占比在逐年增加,2011年分别达到了17.56%和13.69%,而病床使用率的差距在明显缩小,2011年只差2.66%,三年来差距缩小的年均增长率达14.05%。
马建中表示,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正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相合,同时立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一定要认识到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十八大报告重申的“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精神和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进一步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下一步要重点落实好中医药“十二五”规划,切实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目标的实现;推进公立中医院改革,发挥好县级中医院的区域龙头作用和对基层中医药的提升带动作用;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带动中医专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临床疗效;加强中药药事管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强化人才培养,有一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坚强队伍。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