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中医新闻正文

加强提高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由1978年首批招收5人,扩大到2011年招收488人;博士研究生由1999年首招3人,发展至2011年招收49人。面对快速增长的招生规模,如何保证研究生的教育水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依托悠久的办学历史,不断丰富学位类型,强化导师队伍,规范管理制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批高水平的研究生。

丰富学位类型,完善培养体系:

目前浙江中医药大学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40个,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点3个。博士学位点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和1个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点覆盖临床医学博、硕士和中药学硕士3个一级学科,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学位类型齐全,培养层次完备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形成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发展的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在规范培养全日制科学学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培养和临床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同时,作为国内首批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中医师承学位衔接工作的高校,认真开展高校教师攻读硕士与中医师承硕士的系列培养工作,不断为学校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培养责任:

学校着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导师团队。作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生导师自审权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依托全校的高级职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授职务自评权,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优先选拔海外知名学者、特聘专家、新世纪“151”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成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现已先后开展了8批新任导师的遴选工作。同时,学校重视对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导师责任的贯彻落实,制定严格的导师资格审核制度、新选导师上岗培训制度、校外单位导师聘任制度以及协作指导老师聘任制度等系列管理文件;出台导师管理考核及奖惩办法,将教师指导研究生的各项工作作为考核内容并计算工作量,对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贡献杰出的导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成效不理想者予以戒勉,直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

规范管理制度,保障培养质量:

首先,学校全面推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明晰学校及学院、学科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学校指导、检查、评估,学院主管、落实、施行,学科归口,导师负责”的培养体系。并在各二级学院配备研究生教学秘书及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并使二级学院主动承担研究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不断加强。

其次,近年来学校实施临床学科学位点平行管理办法和组建学科专家评议组与专家库,对学位点管理办法及培养质量保障机制进行创新改革,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服务更加到位,学位论文质量更有保障。

此外,学校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修订了博士、硕士各个专业及临床医学博士、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邀请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督导组的专家来校开展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督查评估。成功开发并运行网络版研究生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和研究生教育网站,实行课程选课及教学管理信息化,使培养管理更加规范、有效。

突出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质量

学校注重强化研究生实践培养,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从第二学期起正式进入临床科室;并由学院或二级学科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制订实践培养计划,统一安排临床轮转,严格进行临床能力训练。成立临床轮转考核小组,对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常见病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医德医风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重点对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注重中医特色培养,充分发挥师承优势,推行读经典跟名师,在跟随导师临床诊疗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继承与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学校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研究生2130人,他们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教学或临床骨干,在中医药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学生质量不高原因是教育模式中医特色不够

下一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增员增内设机构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