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年临近的脚步,2011年将悄然远去。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热点轮番更迭,汇聚了社会的视线,牵动着民众的心。在这“聚光灯”下,中医药与公众互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闪耀着自身独特的光彩。
国际视野下的中医药
2004年3月31日,欧盟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传统草药“在申请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共体内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并设置了7年过渡期,允许以食品、植物药原料或农副土特产品等各种身份在欧盟国家销售的草药产品销售至2011年3月31日,在此期间允许采用传统草药简化申请途径来获取药品的合法地位。《指令》苛刻的注册条件和高额的申请费用让诸多药企望而却步,以致过渡期满之后,中药在欧盟仍没有成功正式注册。
可以预见,在未来2~3年内,中医药在欧盟一些国家将面临“有医缺药”的严峻挑战,一些中医药从业者将面临失业,中药贸易额将会大幅下降,这都将限制和影响中药在欧盟的进一步传播。对此,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应对,成立了中药欧盟注册专家指导组,统筹指导中草药专论的研究和编写,协调国内外专家参与具体品种的编写工作,还将对有关企业开展中药欧盟注册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及相关业务服务。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与欧盟建立推进中药欧盟注册工作机制。
在危机之中,过渡期满后中药在欧盟的注册之门并没有关闭,这些波折也许是中药企业“走出去”必经的磨难。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6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档案局在京联合发布,我国两部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此次申报的《黄帝内经》为公元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目前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本草纲目》为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原始木刻本,这是该书的原始版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由李氏家族自己编纂的版本。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中国中医药典籍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申忆”成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广泛认同,为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了交流平台,对于促进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杰出代表,弘扬中医药文化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9月23日,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
一个国际生物医药大奖颁给了一位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给出了一个中医药如何继承和创新的有力范例,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国内关注下的中医药
硫磺熏蒸“潜规则”
3月以来,部分媒体报道了甘肃省定西市一些药农和商户用硫磺熏蒸中药材的问题,“救命药变毒药”的质疑将中药行业推到社会关注的风口浪尖。
为此,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全省开展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专项检查进行再部署,组织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二氧化硫残留物检测工作,对全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和中药材经营企业是否购进使用硫磺熏蒸药材进行普查。
在储存条件落后的年代,硫磺熏蒸曾经是一部分中药材灭菌、杀虫的传统手段,然而近几年,在市场的误导和利益的驱使下,硫磺熏蒸早已超越了传统手段,超出了部分药材,而成为业内普遍适用的“潜规则”。为治理该乱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虽然年内,行业标准尚未出台,但人们期待该标准或将为中药产业发展开出一剂良药。有了标准之后,谁来执行、效果如何则有待我们进一步关注。
千名中医“微博问诊”
5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开通了自己在腾讯网首个微博,紧接着5月27日又在新浪网开通微博。8月4日,甘肃省卫生厅网站正式公布“关于在全省利用微博开展健康传播的通知”,并分别于8日、9日、12日,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卫生行业个人的微博名录,报名的五级带徒老师即中医专家超过了预计的1000人。从此,在微博这块新的宣传阵地上,有了一支组织得力、敢于发声的“甘肃军团”。
“对于新事物的关注、质疑,是不可避免的。要消解质疑,关键是真正把好事做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病人,减少病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微博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传媒。通过健康教育,害病的人少了,花钱就少了”、“如果一些问题答不上,可以放在微博上,全世界找答案。这样就为各级中医之间、徒弟之间、师徒之间、中医和老百姓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刘维忠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结合甘肃实际、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西部医改逻辑。
中西医结合治疗“庆阳校车”受害者
长期以来,中医被一些人质疑只是“慢郎中”,不能“应急”。而在SARS事件、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事件应急中,中医药的优势逐步被认可。而在今年的“庆阳校车”事件中,中医药作用的发挥为此提供又一例证。
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导致21名幼儿死亡,43名幼儿受伤。当地迅速组织国家、省、市各级中西医专家参与受伤孩子救治,坚持中西医并重施治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疗、心理治疗、亲情治疗等综合方法开展抢救,猪蹄汤、黄花菜水、针灸、艾灸、外用中药膏、情志疏导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的采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多名患儿由于中医药参与治疗而“起死回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中医药再一次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中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