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劳损疾病是当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人群之罹患率高达30%,在中老年人中罹患率高达70%,位居老年人常见病第二位,再加上使用电脑、长期伏案人群不断增多,颈椎类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为了能制订出科学规范、临床实用的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历时近3年,组织全国专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对常见25个病种诊疗指南研究工作,终于在12月8日正式对外发布了《脊柱常见病整脊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将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脊柱劳损已成为多发疾病
据全国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整脊科诊疗指南专家委员会主任韦以宗教授介绍,脊柱劳损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由于过去存在非手术疗法不能解决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椎曲变小类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症等临床难题,因此,患病后手术率高、病人痛苦大、医疗费用高。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标准化一直是制约中医整脊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脊柱劳损方面的疾病迫切需要在应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制订具有中医药特色、科学性强、严谨、规范,使其成为行业内实际应用、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诊断、辨证、治疗、护理和预防指南。
为此,《指南》的制定过程邀请了该行业内专家12名,组成专家评审组,并邀请5名资深中医、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咨询,集中审议《指南》初稿,并聘请葛宝丰院士和施杞教授进行终审,最后报送中华中医药学会审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发布的《指南》,其病种包括了整脊临床常见疾病,涵盖了目前整脊临床就诊患者的95%以上,且25种脊柱劳损病整脊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医特色和优势。
整脊理论研究成果不断
《脊柱常见病整脊诊疗指南》的发布,历时近3年。而据记者了解,在整脊诊疗方面的规范化研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
从2003年开始,由北京市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牵头,联合全国12个三甲中医院、3个骨伤科研究所成立了中医整脊临床科研协作组。
作为这一科研协作组的负责人,韦以宗教授介绍了7年来他们所取得的进展。韦以宗说,在协作组成立以前,由于中医治疗脊柱疾病缺乏自己的理论指导,几乎所有的相关中医著作都是引用西医的脊柱运动力学和椎间盘学说。因此,他们首先在总结中医治疗脊柱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掘、整理中医对脊柱伤病认识和诊疗经验,将历史整脊手法总结为推拿、牵引、旋转、悬吊、侧扳、过伸、屈曲和整盆八大疗法”这一新观点,并且明确指出中医对脊柱的认识是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因而用“整脊”作为中医防治脊柱劳损病的学科名词。
通过临床研究和科学实验,提出新的、富于中医原创思维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作为四大疗法的现代中医整脊治疗学。
此外,他们运用“上病下治”颈曲变小类颈椎病,以调腰曲、调胸椎为主的整脊法,治疗颈曲变直、反弓类颈椎病884例,结果椎曲恢复改善率达98.5%,临床治愈率达87.5%。目前,课题协作单位已累计观察治疗这类病例两万多例,全国20多家应用单位累计观察治疗近两万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韦以宗告诉记者,这一疗法不仅解决了既往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和颈腰综合征的困难,临床有效率为96.5%,治愈率达81.7%,且没有并发症,更为安全。
建议规范推广到基层
我国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葛宝丰在审定《指南》时认为,中医整脊经过临床多年实践升华到理论,再由此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收到较良好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