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中药现代化加快推进,中药产业不断壮大;中医药文化价值更加受到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民族医药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强。
当前,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特别是中央对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标志着中医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作用;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国中医药系统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方针政策,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喜爱中医药,共同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卫生部副部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新中国前三十年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把“团结中西医”作为卫生工作方针之一,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支持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1954年,卫生部成立中医司,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广大中医工作者或组织中医联合诊所,或进综合性医院,广泛开展中医医疗工作。既而在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得以系统规范开展。在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疫病工作中,中医药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显著疗效和独特优势得以突出体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及一些中医药科研机构陆续成立,系统开展中医药挖掘、整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经国务院批准,1956年起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先后成立中医学院,通过院校教育、中医带徒、西医学习中医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专业人才。中国药材公司和各地药材公司的成立,初步建立起中药材购销网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得以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中医医院相继建立,中医医疗规范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中医药教育和科研格局初步构建,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科研成果大批涌现。中医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在我国医药卫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医药事业成就辉煌
(1979年~2009年)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更加关怀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1991年,将“中西医并重”列为国家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