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非,男,1939年2月6日生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共党员,回族,住所:甘肃省中医院,邮政编码:730050,职称:中医针灸副主任医师,职务: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院务委员会委员、院党委委员。兼任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省针刺麻醉分会理事长;省卫生厅第一届中级职务评委会成员;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委员会针灸组副组长,省第二届中医药技术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针灸专业评议组成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会学术会议论文评委。
1955年参加工作,1956~1959年于中央民族学院医预科学习并毕业,1959~1965年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学习并毕业,1965~1970年于甘肃省中医学校任教,1970~1988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工作,1988年9月受聘来甘肃省中医院任职。
自幼在当地随中医针灸及民族医学习“挑擦”疗法治疗常见病,在北京中医学院学习期间有机会聆听当代着名医家秦伯未、任应秋、董建华、刘渡舟、赵绍、祝湛予、印会河、王绵之、刘弼臣、杨甲三等教授的讲课和亲自带教指点。在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擅治内、儿、妇科常见及疑难病症。擅长针灸,独创手针“对应点”治疗各种痛症(见《陕西中医》1983年针灸增刊)具有取穴少,适应症广,无副作用、简便易行,速效高效等特点,疗效独特,用于部分外科手术麻醉获成功,在兰州号称“马一针”。1984~1986年参加中国第五批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在此期间对马国及侨居该国的亚、非、欧美、南亚及中东地区不同肤色民族的患者应用手针“对应点”治疗以痛为主病症955例,获得与国内相似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5.3%(见《中国针灸》1989年第一期)先后撰写的手针系列论文6篇和“振兴针灸的浅见”曾在本省、西北五省(区)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和选人论文汇编;“《甲乙经》命名浅见”刊登在《甘肃医药》1983年增刊;集体编着的《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书被1983年纪念皇甫谧逝世1701周年全国性学术会选用;与马培珍合写的“耳病从肺论治验案二则”刊登在《甘肃中医》1990年l期、“耳源性眩晕病人的保健宜忌”于1990年9月在全国中西医结合眩晕及嗓音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交流;“针刺手部喘点治疗咳喘病100例小结”刊登在《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3期。
1989、1990年曾获甘肃省中医院优秀论文二等典的由浅入深式,再学些现代医技。因撰文“中医的发展在于提高疗效”,强调当代中医重在继承中创新(见1982年3月25日《健康报》)。凡抵毁中医的谬论,必据理力辩。撰文“鲁迅与中医管见”(刊南京《周末》报1984年7月21日),颇得中医界共鸣。研习内、妇、儿科杂病,注重古方活用,对百余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投十枣汤、控涎丹、四消丸等峻剂,奏效满意,无一失误。撰“四消丸为主奖及荣誉证书;1990年9月在京参加“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百名中医专家特邀门诊》以“医术精湛、服务优良”获荣誉证书。获兰州市科协1989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