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林(1942-),四川省汉源县人,汉族。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科研至今,现任职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生药学会会员,以及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杂志、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时珍国药研究、中国药学 (英文版)等刊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药学、生药学和宗教医药,学术思想以"中药材道地论"为代表。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
主编《中国道地药材》(1989)、《中国道地药材论丛》(1997)和《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1998)等3部专著,继承、发扬并突出中药学术精华,首创药材道地区划分类;
组织召开全国第一、二次全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表明在新开创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1987年以来,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均署名第一):
超声波新法制作腊叶标本(1988),并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可能是研究院的第一项发明专利),该项技术解决了肉质、多汁以及不易压干压平标本的制作难题;
半夏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1994),提出新的质量标准,发现大半夏新种、五叶半夏新变种;
白芷等11种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1997),论证了方书、方志和医案等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命名了白芷、牛膝、凤丹、红椒等4个新栽培变种并对11种药材道地性进行初步评价。
此外,还是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常用中药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中艾叶专题的主要主持人。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虎掌与天南星的考证和青蒿素的植物资源研究均属创新性论文。
多次为国内外进修生、研修生以及学习班讲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国外传统药物或草药资源考察。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主要论文
试论汉化佛教对中医药学术的影响
未来中药学探讨
现代道地论概要
古代人参名实考
国外研究杜仲的某些进展与动向
十二种蒿属药用植物挥发油组分比较
北美关于人参与五加参副作用的争论
不同产地白芍中芍药甙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及比较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