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古今名医当代名医正文

徐景藩

[FS:CONTENT_START]

徐景藩

徐景藩,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他潜心脾胃病诊治研究60余年,对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脏腑病证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方法。

他引领学科建设,使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成为全国唯一的脾胃病研究基地。

他悉心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使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13年前,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被授予白求恩奖章,13年后,他仍以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人格被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光阴荏苒,他虽两鬓飘雪,但力倡中医特色、坚持临床查房的工作不变;他虽体力下降,但济世救人、一心为患者的初衷不变;他虽不再担任院所领导,但献身岐黄、振兴中医药事业的目标不变。他,就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徐景藩。

谈起自己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徐景藩显得很淡然。他真诚地说,“这是国人对中医国粹的信任和珍爱,是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和支持,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实事求是、淡泊名利、做人低调体现了一代名医的大家风范,平实、平和、平稳、平凡构成了徐景藩为人、为医、为官、为师的本色人生。

大医精诚 奉献病人

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从不富裕的家中自掏腰包给患者,并安排住院,精心治疗。当患者和家人都需要照顾时,他往往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行医60年,奉献半世纪。这是人们对徐景藩的高度评价。

1982年,江苏溧水县一农民患溃疡性结肠炎,多年治疗效果不好,以致贫血而极度虚弱。听说徐景藩能治这种病,这位农民便卖掉耕牛慕名求医。不幸路途中治病的钱被人偷走,农民伤心得痛不欲生。对此,徐景藩十分同情,便从自己不富裕的家中拿了200元给了这位患者,并安排其住院,精心为他治疗。患者治愈出院时,流下感激的泪水,连称徐景藩是“救命恩人”。

“医者父母心。能为患者出点力,减轻病人负担,这是医生应该做的。”徐景藩从医以来,也一直将此作为座右铭。上世纪60年代在急诊室工作期间,徐景藩夜间值班常常带米煮粥做夜餐。他看到一些患者也需要营养时,便小心翼翼把粥上面的米汤舀出,一勺勺喂给重症患者。

安徽农民患胆囊炎而住院,徐景藩精心诊治。他得知病人家里经济困难,悄悄送给病人路费和一封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令病人非常感动。跟随徐景藩查房的徒弟陆为民告诉记者,他多次看到徐老把钱塞给困难患者。徐景藩为患者解决困难的举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985年底,患者方联喜突发胃体大量出血,血色素从13g/L跌至7g/L。虽经大医院抢救暂时止住出血,但不久又复发,转至又一家医院治疗,依然不见好转。后经徐景藩会诊后,开出7服中药。方联喜服药一周后,出血便止住了,又用中药调理半年后,他完全康复,至今仍身体硬朗。

“徐老的方子仅有十余味药,7服药也只四五十元,但效果显著,是中医救了我的命。”方联喜说,徐景藩对患者如同亲人,每开一味中药,都要反复斟酌,总是把最佳配伍的药方给每一个患者。同时,自己还一丝不苟地核对药名、药量。患者非常信任他,常常半夜来挂他的号。

当病人和家人都需要照顾时,徐景藩往往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次,他的妻子突发眩晕病,一连4天卧床不起,3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而此时此刻,他为了抢救危重病人,已经连续在医院工作了3天3夜。

衷中参西 开拓创新

在传统与现代医学间走自己之路

潜心[FS:PAGE]脾胃病诊治研究60余年,首创“糊剂方卧位服药法”,解决食道炎中药附着难题,对胃肠、肝、胆、胰腺等脏腑病证形成了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方法,一些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多项奖励。

1958年,徐景藩参与创建医院内科教研组,在繁重的医疗工作基础上兼任课堂和临床教学任务。他积极倡导学科分化,1986年在原有脾胃、肝胆病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消化科,他坚持“多方位研究、多学科结合”,使其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脾胃病专科”和“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等,使该院脾胃病研究在国内位居前茅。如今,该科成为全国唯一的脾胃病研究基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研究生对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和辨证客观化等展开科研工作,一些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多项奖励。他还编写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古稀之年,还著有《徐景藩脾胃病治验辑要》,已多次重印。

理论上有所思悟,临床上也有不少“绝招”,徐景藩首创的“糊剂方卧位服药法”,让病人甚至同行叹服。

一患者食道发炎,疼痛难忍,用了各种方法,效果一直不理想。徐景藩不断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改进剂型和服用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这种服药法把汤药变成糊状中药,服用后又利于药达病所。过去医生都为药水无法留在食管部位而头疼,如今有了初步改进。

治胃病,徐景藩主张从三型论治,参用护膜法。治疗以便泄为主证的慢性结肠炎,他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和“菖榆煎”保留灌肠法。治疗残胃炎症,创制“残胃饮”。

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是徐景藩的一贯做法,如诊治肝病重症阴虚膨胀,他采用内服、鼻饲、外治用药、针刺并进以及运用养阴利水方等方法,取得较好效果。对于胃脘疼痛者,他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针刺,或结合耳针治疗,效果明显。有些难治病症还兼用泡足方法。

徐景藩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相互补充,要运用和借鉴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中医服务。他联系现代医学对胃生理功能的认识,提出“胃能磨谷论”,临床上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治疗急性胰腺炎,他采用清化通腑消滞法和外治法,颇有良效。他也常将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辨证的基础上参用于临床,提高了治效。

精研典籍 勤于临床

源于家学渊源和济世救人的远大志向

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师承教育,为他打下了扎实基础。北上求学5年,系统学习了西医学,兼收中医各家之长,成为建国以后最早的中医高层次人才。

徐景藩取得的成就,与济世救人的远大志向分不开,与家庭熏陶、师承教育分不开,与积累思悟、博采众长分不开。

1927年,徐景藩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在家庭熏陶下,他幼时就熟读《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启蒙医籍,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

1940年,徐景藩随父徐省三学习中医。上午抄方,下午整理、抄书、读书,结合病例查阅有关书籍加深理解,晚上聆听父亲对疑难病例的经验,天天如此,寒暑不辍。这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师承教育,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4年后,徐景藩又拜当地名医朱春庐为师。他一边侍诊,一边精心研读中医经典及各家医籍。至今,徐景藩对经典医籍内容仍出口成诵。值得一提的是,徐景藩将老师治验病案分门别类整理,工楷抄录,装订3册,得到朱师好评。

1947年,徐景藩开始独自行医。当病人求治时,他认真诊疗,处方用药力求准确,闲暇时有计划读书。至于诊金,他从不计较,贫病送诊,有时还免费为贫苦病人配药。

&nbs[FS:PAGE]p;  记者在徐景藩办公室看到一封发黄信件,他说这封信改变了自己一生命运。这是1952年由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干部处发来的函,通知徐景藩已被卫生部中医研究班录取,立刻去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他深刻体会到一个乡村医生可以到首都医学高等学府深造,是共产党重视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从此,他把这封信作为个人生平最值得纪念的物品之一珍藏至今。

在北京5年时间内,徐景藩系统学习了西医学。过去学的朴素宏观中医学理论,能从人体生理、解剖、病理、生化等微观中了解真谛,逐步体会到中医的特色优势以及中西医各有所长。他虽然只有小学毕业,经过自学,以“高中同等学历”报考,但学习成绩优良。

1957年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后,徐景藩虚心向当时院内孟河、吴门诸多名家学习,兼收各家之长,医术续有提高,成为建国以后最早的中医高层次人才。

尽心尽责 注重特色

为医院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处奔波,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就医条件。在制订医院发展规划,抓中医人才梯队培养和专科专病建设等方面,事必躬亲。

江苏省中医院创建于1954年,在前任领导和全院同仁的努力下,有着坚实的基础。1983年,徐景藩担任该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如何使医院在新形势下加速发展,成为他孜孜追求的目标。

在制订医院发展规划后,他注重抓人才梯队培养和专科专病建设等工作,如医院目前72个重点专科(病)门诊中,约有3/4都是他在任期间巩固、调整、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他坚持“以中为主、能中不西”的办院方针,组织各科互相观摩中医病历书写、三级查房制度、加强中医护理等,经过讨论,结合病种特点,各科制定相应措施。如外科病房即使是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也能配合中医药治疗。全院中医药使用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

1985年,医院获得全国[FS:CONTENT_END]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郭子光

下一篇:刘韵远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