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古今名医当代名医正文

李振华

[FS:CONTENT_START]

李振华

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幼承家训, 23岁悬壶豫西乡里,为父老乡亲察病疗疾,德医双馨

他善治内科杂病,又在救治急性热性传染病中脱颖而出

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

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的入口,迎面墙壁上一个大大的红木横匾上题写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古老的医德规范与遒劲古朴的字体和谐统一,书写者正是一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自称“八十五叟”的国医大师李振华。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李振华,身材高大,面色朗润,慈眉善目。在国医堂的李振华教授工作室,李老朴实亲切的话语,让一个初诊的抑郁症病人破涕为笑,围坐着的徒弟、学生在他和缓而抑扬顿挫的讲解中,若有所思,频频颔首。这位在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上辛勤劳作60多年的老人,仍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坚守在中医药传承的一线。

医路漫漫: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

他幼承家训,白天帮父亲拯危济厄,夜晚点灯苦读经典;23岁悬壶乡里,盛名一方;在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任教中他显露才华;6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从一名乡医成为国医大师

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他钦佩并铭刻于心。

1940年豫西大旱,饿殍遍野,霍乱流行。正在读高中的李振华,遵从父命辍学回家学医。父亲教导李振华要“真善为本,济世成德”,并在每日诊余,尤其晚间对他有计划地讲授中医经典,医文并重。《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诸家著作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李振华说:“这段学习对我一生至关重要,后来我又通过学习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对中医经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医、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父学医,主要分侍诊、试诊、试方、独立诊病处方几个阶段。”起始,李振华在一旁观看父亲望闻问切,一年后开始试诊,聪颖勤勉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进步很快。一次,李振华为一个妇女诊病,摸脉后断其为浮细而软的濡脉,父亲很高兴。其后,当李振华能准确判断出少见的芤脉以及多种复杂舌象时,其父才开始对其进行试方训练。

23岁的李振华悬壶乡里,开始独立诊病。他经常徒步走山路出诊,或骑小毛驴为急症病人送药。1950年全省中医统考,李振华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医师开业执照。1953年,县人民医院成立,李振华成为唯一的中医医师。

李振华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54年到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他系统学习了生理、解剖等知识,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他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和用药经验的2个小时发言,由于概念清楚,重点突出,临床实用,引起同学和老师的重视,于是被留下当了专职教师。1956年全国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活动,他被评为河南省唯一的卫生部西学中甲等模范教师。

1957年,河南一些地区发生流脑、乙脑疫情,他大胆运用中医药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还及时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并敢于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就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疗效慷慨直言。这些突出表现使他[FS:PAGE]“出名了”,不久被调往省卫生厅中医处工作。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了解到李振华的才干,又以对调的方式“换来了”李振华。此后,他历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医教部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李振华由一名乡医成长为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这基于他勤奋踏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高尚正直的人格、坦诚豁达的性格。

医术高超

“五字真经”

练成治疗外感内伤“真功”

恪守“学在于勤,知在于行”的座右铭,严守“五字真经”的治学之道,使他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

李振华热情、健谈,与他聊天就像翻读一本百科全书,中医经典、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悠悠岁月中的治病故事,随着他和缓的乡音慢慢展现。

1956年底到次年初,河南洛阳地区发生流脑。他与医疗队成员冒着大雪去抢救。一个32岁女病人患流脑,高烧昏迷抽搐,病情严重。李振华果断制止了用阿司匹林和中药辛温解表药的治法,改用清热解毒、熄风透窍之银翘散、白虎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第二天下午,患者清醒。李振华又治疗了14个病人,全部治愈。之后李振华先后治愈了近百例流脑患者,及时控制了豫西地区的疫情。中医药治疗流脑的疗效和李振华的医技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省卫生厅和省防疫站及时召开现场会,介绍李振华的经验。他写的论文发表在《新中医》、《中医杂志》上,还出版了专著,其治疗流脑的经验被大力推广。

1970年夏秋季节,河南禹县流行乙脑。李振华当时随学院备战疏散在此。他带领医疗小组踏进集中收住病人的一个药行的大殿,只听到哭声一片。一个深度昏迷的19岁青年,服了李振华开出清瘟败毒饮和安宫牛黄丸后,第3天后清醒,第5天可以进食,7天后挽扶着能行走。其余病人也在他们的治疗下好转,前几天还哭声一片的大殿中出现了笑容。农民对他千恩万谢,称他是“小神仙!”

其后,李振华及其医疗小组共治疗了132个乙脑患者,治愈率达92.7%。对于25个患儿的偏瘫等后遗症状,他又针药并用全部治愈。此项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末,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奖。

李振华“出名”了!他除了讲课效果好,治病的名声更响亮。谈起这些往事,他淡淡地说:“我没有读过大学,起点低,所以就应该比别人勤奋。从年轻时期,多少年来我都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想多看点书。”

除家传外,李振华学医主要靠他半个多世纪的自学。“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中青年时期在洛阳任教时,李振华虚心向针灸技能精深的同道学习,这使他以后能用针灸配合方药治愈大量常见病和疑难杂病;他曾陪名老中医秦伯未在河南看病讲学,学得秦伯未运用仲景炙甘草汤治疗心脏早搏时用桂枝之妙;他向病人求方,学到施今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珍贵经验。他重视民间单验方,不耻下问,虚心收集并组合成效验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婚宴上有姑嫂二人误服烧碱,引起食道黏膜溃破、狭窄。医院要手术,姑嫂二人死活不肯。李振华选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法治之,二人分别服用13、21服后,钡餐检查食道黏膜和收缩功能正常。

说起这些典型验案,李振华的学生、徒弟和传承人都由衷地佩服。他们不但从病案中学习老师的思维方式、学术经验、用药规律,还从中牢记老师治学的“五字真经”:勤、行、精、博、悟。老师就是靠着“五字真经”,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

医德昭昭:仁心仁术感动患者无数

他治外感热病,见解深刻,用药准确;他重视脾胃,理[FS:PAGE]论系统,疗效显著;他满腔热情,扶危救困,是一个苍生大医

“大医必大儒”。李振华出身医门,一生勤学不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后来虽然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但从未脱离临床。其临证四诊详细,辨证确切,用药灵活,屡起沉疴。

外感热病如流脑、乙脑、流感、麻疹等发病急、病情凶险,李振华分期辨治,常力挽狂澜,救人于鬼门关口。在2003年非典流行,他不顾八旬高龄,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一生治疗温热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2004年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制定防治禽流感预案,提出重要建议。

他继承诸家脾胃学思想,力倡东垣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临床注重保护脾胃,形成了治病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他主编了《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多次承担国家及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步奖。在其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中,他辨治脾胃病强调肝脾胃的关系,提出“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据此创立了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有效率达98.7%,治愈率达32%。此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对近20余年千余例患者的治疗随访中发现,凡坚持服药者,未有一例转为胃癌,纠正了国外资料认为该病是“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可逆转修复”的记载。

他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胃阴虚治疗用药宜轻灵甘凉”等学术观点。这种脾胃病学术思想,师古不泥古,多有创新,指导临床颇有效验。

温阳扶正法是他临床常用的基本治疗方法,如重视心阳救病人于垂危之际,重视脾阳使痼疾得消。此外,他用中医理论分析和治疗疑难杂症,如[FS:CONTENT_END]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李辅仁

下一篇:刘韵远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