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腰肌劳损患者使用铍针加代温灸膏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病例数60例,均为本院骨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0例, 女性20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64岁;病程2个月~20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取腰臀部痛点阿是穴行铍针治疗。铍针治疗结束后,使用代温灸膏。
操作:患者取俯卧或坐伏位,先贴敷肾俞,次贴敷大肠俞, 再贴敷腰阳关。每处穴位每次贴敷一贴,每次2~4h。贴敷后可行腹针治疗,腹针治疗结束后,患者即可离院,在代温灸膏贴敷2~4h后,患者可自行缓缓撕下代温灸膏,叮嘱贴敷处忌沾水。
对照组:铍针治疗手法同观察组,不使用代温灸膏。
治疗时间:铍针治疗均为10min,观察组结束后回家第二天开始贴敷代温灸膏。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3天。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
显效:腰痛减轻, 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恢复。
无效:经过3个疗程治疗,症状未改善。
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最短治疗6天,最长治疗25天,平均治疗17.13天。
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最短治疗1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患者平均治疗 25.96天。
经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气血阻滞,筋失所养;或负重闪挫,损及筋骨;或老年肾气亏虚,筋骨失于濡养,而致本病。病机多为肾气亏虚,寒湿阻络,气滞血瘀。治疗重在补肾、祛寒除湿,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铍针首见于《灵枢·九针论》。在原文中记载:“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铍针以活血化瘀、舒筋行气为治疗原则,首先使用铍针切割皮下组织、筋膜,使局部筋膜腔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从而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其次,对局部软组织减张减压,可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神经炎性损害和疼痛的病理基础;此外,铍针也具有针灸样疏通调整经络作用。
代温灸膏具有温通经脉、散寒镇痛、温补阳气的功效,能外治筋骨、内调脏腑。代温灸膏贴敷阿是穴可以起到温通经脉、散寒镇痛、补益肾气、强壮腰部的作用。代温灸膏通过“以膏代灸”的方式,实现温灸的效果,同时使用安全方便。以上临床观察也表明,在铍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代温灸膏对治疗腰肌劳损,可明显缩短疗程,且疗效更显著。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