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针灸针灸常识正文

针灸中常用灸法

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4.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5cm,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

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艾条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2.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3.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药条灸

指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临床上常用的有太乙针灸与雷火针灸。

1. 太乙针灸: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

此法治疗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2. 雷火针灸:其制做方法与“太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 施灸方法与“太乙针”相同。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灯火灸

方法是用灯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于应灸的腧穴上焠烫之。每听“叭”一声响,为一壮。功能为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多用于治疗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症。

天灸

本法又名发泡灸,因其敷贴药物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古人文献中记载的天灸很多,兹择要介绍数种如下:

1.毛茛灸:采取毛茛叶子揉烂,贴于寸口部,隔夜就发生水泡,如被火灸。可以治疗疟疾。

2.斑蝥灸:斑蝥乃一种甲虫。灸治时,将斑蝥浸于醋中,擦抹患部,能治癣痒。

3.旱莲灸:用旱莲草捣烂,敷置穴位上,使之发泡,可以治疗疟疾等症。

4.蒜泥灸:用蒜泥贴于手太阴经的鱼际穴处,使之发泡,可治喉痹。

5.白芥子灸:用白芥子研末敷患处,使局部充血,发泡,可以治疗阴疽、痰核、及膝部肿痛。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常见灸法的分类

下一篇:砭石与针灸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