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世纪初,唐代本草学家陈藏器写的《本草拾遗》中所记载的动物药理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实验。
所谓动物药理实验,是指为了弄清药物的性能,用动物进行试验。《本草拾遗》中载:“赤铜屑主折疡,能焊人骨,凡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伤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这说明骨骼的复原和连接,可以用铜来治疗使其早日愈合。然而,这些动物实验不是有意识的,只是在受伤的六畜死后,做了解剖后才发现的。
真正有目的在动物身上做临床药理实验的,那就是宋代寇宗奭在1116年做的实验了。他在《本草衍义》中写道:“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逐飞去。今人(以之治)打扑损。”胡雁的翅膀折断了,然后进行试验,这就是现代药理试验用的模型。给折翅胡雁喂饲自然铜,雁什伤愈后,就展翅向飞了。然后又把这成功的试验结果应用到临床,给骨折病人服用治疗。
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证明,铜元素是骨骼中制造骨质的成骨细胞内必不可少的物质。实验还进一步表明,骨折后骨痂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有铜元素参加。经过分析,在骨痂中的铜,含量比正常骨要高得多。铜离子进入血液后,变成有氧化酶活性的血清铜蛋白,它对体内的铜有着运输和调节的作用。铜对骨痂的形成,起着触媒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又说“自然铜接骨之后,不可常服。”说明过多的铜元素对人体会有害处。到了明清时代,用动物做药理试验就很普遍了。
西方用动物做药理试验,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要比我国迟1000多年。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