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流派正文

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

无锡黄氏喉科滥觞于清乾隆年间,其东接苏州吴门医派,西临常州孟河医派,南濒太湖与浙江越医相交。虽说物以类聚,但在这种“日月之光”下,却十分容易迷失自我。然而黄氏喉科以“萤火之光定与日月争辉”之精神,经黄氏喉科历代传人精研喉科治法及方药,尤以喉科外治吹药独擅长,且变家族秘传形式为师传形式,使黄氏喉科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且为社会及中医学做出巨大贡献。

黄氏喉科疗法流派滥觞

无锡黄氏喉科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据《黄氏宗谱记载》,无锡黄氏的祖先是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其后裔黄文炳,于康雍乾时期在锡北八士桥创立了黄氏喉科。据黄氏喉科传人口述,先祖黄文炳,无锡斗山人,初始务农,性好岐黄,每于农闲之际,便研读医书,并以喉科为业行医于乡里之间。从文炳公算起,黄氏前四世均为半医半农。至曾祖黄元音(第六代)承接父业之时,黄氏喉科已享誉无锡了,尤以外用吹药著称。自此,黄氏喉科传人便放弃农事,专于医术,经历了黄鹤鸣(第七代),黄冠群、黄冕群(第八代),黄莘农(第九代)的递相传承,到黄正色——黄氏喉科第十代传人。300年来,黄氏喉科在十代传人不遗余力地努力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黄氏喉科治疗白喉享誉无锡及周边地区。1957年无锡地区发生白喉疫情,市政府在传染病院设立了西医、中医两个治疗小组,用不同方法治疗白喉,由黄氏喉科第八代传人黄冕群领衔的中医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组。十年动乱期间,第九代传

人黄莘农下放到苏北盐城阜宁县沟墩公社医院,恰逢阜宁附近的建湖地区流行白喉,黄莘农施展黄氏喉科的家传绝技,仅月余便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在当地传为美谈。

无锡黄氏喉科在中医喉科吹药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黄氏喉科祖传外用吹口药治疗咽喉及口齿疾病,颇负盛名,尤以治疗走马牙疳为最。吹口药“养阴生肌散”早在1959年就于全国中医中药经验交流大会展出,并获卫生部奖,疗法被编入高等院校教材。《951例走马牙疳的治验报告》论文在全国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大会上交流并获省、市级奖励。

“黄氏响声丸”闻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演艺界的“名角”有这样惯例,若早上发现突然失声,便坐火车赶往无锡,找黄氏喉科治疗,下午返沪,晚上照样登台演出。20世纪80年代初,黄氏喉科第九代传人黄莘农整理了祖传的“响声方”,并将处方无偿献给了无锡中药厂,“黄氏响声丸”中成药由此出炉,黄氏喉科享誉神州大地。

黄氏喉科疗法流派医家小传

黄冕群

黄冕群

(1)黄冕群(1907—1970)黄冕群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为黄氏喉科第八代传人。幼年好学,中学结业后随父学习喉科诊疗技术。随父习医期间,博览医书,结合家传秘诊,尽得喉科诊治机要。民国14年(1925年)独立门户,迁至城中西河头行医。恰在该年,江南城乡之间白喉流行,上海、南京各大医院束手无策。黄冕群应用本家秘传喉科吹药,结合中药内服,对白喉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一时名声大噪,求治者众。黄冕群准确地掌握了白喉转归变化之规律,对该病症状变化及其预后都有详尽阐述,为病家信服。

黄冕群医师曾被推选为无锡县中医师协会理事长。1954年,第八代传人黄冕群与无锡一批中医名流筹建了无锡市中医医院前身——无锡市第一联合中医院,创立了喉科,人员由他和其堂弟黄翼臣、其子黄莘农、媳过兰桢组成,黄冕群任喉科主任。1958年黄冕群奉命调任江苏省中医院筹建喉科并任主任,1959年起执教于南京中医学院,培养了众多的喉科人才。黄氏喉科的传承形式从单一的家传,转为家传与师传并重。

黄冕群医师不但业精于临床,还善于总结经验。在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期间,他认真记载所诊每一位患者,分析治疗失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并撰写论文发表,供后人学习借鉴。如“清疳去腐丹治疗走马牙疳951例及治愈一例喉癌”一文刊登于《江苏中医》杂志。

黄冕群医师医德高尚,不计名利,他摒弃了秘方不外传思想的束缚,毅然将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祖传秘方“养阴生肌散”无偿公之于世,并展出成药参加全国经验交流,被国内口腔医学者临床采用,并编入《口腔内科学》一书中,普惠天下民众。

黄冕群医师生前获得荣誉无数,曾先后出席无锡市、江苏省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被推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主席团成员,并获无锡市、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和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奖状、奖章,还被推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无锡市和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和江苏省政协委员。天妒英才,曾经挽救了无数生命的黄冕群医师于1970年患膀胱癌逝世,终年63岁。

黄莘农

黄莘农

(2)黄莘农(1928—2009)黄氏喉科世家第九代传人黄莘农,1928年出生,自幼聪慧好学,在长辈的督导下饱览医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烂熟于心。儿时的黄莘农喜欢看父亲诊病,及渐长大,便遵照父亲口述遣方用药,耳濡目染间,祖传喉科基本要领已详熟于心。19岁江南中学高中毕业后,黄莘农希望上大学继续深造,遭到了父母亲的坚决反对。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男孩,父母亲希望他早日继承祖业,支撑门户,所以高中毕业不久,父母就替黄莘农操办了婚事,一则使其早日安心,一心一意传承祖业,再则也为媳妇过门后家中多个帮手。

1948年,黄莘农正式在西河头街22号(现为县前西街德兴巷)挂牌行医,20周岁的他成为黄氏喉科第九代衣钵传人,也开始认真研读自家祖传的秘籍。黄莘农医师戏称:“说是秘籍,实际上也并不神秘,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行医资料,主要是他们当年经手的各种病例,包括诊断方法、用药要点、治疗过程等。以前的科学水平有限,用现在的眼光看,基本上是属于经验性的总结,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不可否认它还是很有益的,可以帮助后人逐步完善医术。”白日行医,夜间研读整理祖传医籍,行医技能得到了很快提升,门庭若市。

1954年10月,无锡市第一联合中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前身)成立。黄莘农随父黄冕群创立中医院喉科,并任主治医师,参加医院会议,谋划喉科发展。1958年,黄冕群调任省中医院,黄莘农担任喉科主任,全身心投入到喉科的发展创业之中。历数年孜孜追求,无锡市中医医院黄氏喉科成为医院的招牌科室,慕黄氏祖传喉科之名求医者络绎不绝。

1965年黄莘农收徒陆野,1994年收徒任思秀,她们成为无锡市中医医院黄氏喉科的传承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莘农受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主持开办了7期全国中医喉科培训班,学员来自16个省市,经黄莘农等悉心辅导,共有50余名优秀学员结业,他们学成后大多成为各地医院喉科的骨干,在全国中医喉科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革”中,黄莘农赶上了上山下乡的“末班车”,1970年1月,全家到盐城阜宁县沟墩公社插队落户。黄莘农在公社医院担任内科医师。刚开始,人们并不知道黄莘农底细,等到他治好了盐城市某领导的喉疾之后,一时声名大振,方圆数十里的病人纷至沓来。下乡第三年,盐城建湖地区白喉病流行,一些患者经人推荐,来到沟墩公社医院求诊。黄莘农在院里开了10张病床收治病号,前后治愈上百人,得到病人和家属的交口称赞。1976年,黄莘农返城,重新回到了无锡市中医医院,并成为喉科的领军人物,工作至退休。

黄莘农医德高尚,热心公益。20世纪50年代,无锡三皇街上有座药王庙,庙里供奉着伏羲、神农等三尊神像,试诊给药局机构经常在那里举办义诊活动。黄莘农上中学时经常参加义诊活动,乐此不疲。黄莘农老先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黄氏响声丸”的问世,这味良药的诞生过程,倾注了他大量心血。“黄氏响声丸”脱胎于黄氏祖传秘方“响声方”,黄莘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研制成“黄氏响声丸”,1985年投放市场,以其显效快、疗效好的优点,畅销各地,最终获得了国家公认名牌产品、中国耳鼻喉科优秀推荐产品等荣誉,已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黄氏喉科疗法流派学术思想特点

黄氏喉科疗法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诊治咽喉口齿疾病,注重喉科吹药的外治方法,特色鲜明。

(1)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

风、热、痰湿为喉科疾患病因病机关键《素问·骨空论》提及“风者百病之始”,《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提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为阳邪,其性善升,耳鼻咽喉位于头面部,因此咽喉病证多与风邪有关。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尤氏喉科》喉症总论提出:“咽喉,为人身呼吸饮食门户,方寸之地,受病危险,其症甚繁,大约其要总归于火。盖少阴、少阳,君相二火,其脉并络于咽喉,故往往为火症之所结聚。”头为诸阳之会,火热邪毒易伤及咽喉。

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重楼玉钥》:“然人之一身,惟此最为关要,一气之流行,通于六脏六腑呼吸之经。若脏腑充实,肺胃和平,则体安身泰。一有风邪热毒蕴积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凝血滞,不得舒畅。故令咽喉诸症,种种而发,苟非见症随治,则风痰愈盛,热毒日深渐至喉间,紧闭水泄不通,几何而不殒命耶。”

《喉科指掌》:“喉科致病,有风、有寒、有火、有湿、有毒、有虚,或风火相传,或寒湿相聚,其症不一,变幻不测。”南方多雨,春夏季节易受湿邪侵犯。故风、热、痰湿或单独发病,或相互结合而致病。

注重局部的望诊闻诊辨证黄氏喉科疗法尤其注重病灶局部的望诊闻诊,局部的肿胀程度、色泽、有无伪膜腐肉及其伪膜的颜色、分泌物的黏稠度及分泌物有无气味等。如溃疡面色泽:焮红色,属阳、属表、属热、属实;淡红色,属阴或阳,半表半里,属风、属实;溃疡深红色,属阳、属表、属火、属实;淡白色,属阴、属里、属寒、属虚。溃疡肿胀的程度:溃疡高肿,属阳、属表、属热或火、属实;溃疡漫肿,属阳、属表、属风、属实;溃疡微肿,属阴、属里、属寒、属虚。溃疡腐烂范围:分散型,属阳、属表、属风、属实;成片型,属阳、属表、属火、属实;成潭型,属阴、属里、属毒、属虚。溃疡脓液:脓液黏稠、色黄稠厚,属阳、属表、属火、属实;脓液淡黄明净,属阳、属表、属热、属实;脓液色白稀薄明净,属阴、属里、属寒、属虚;脓流色紫黧暗,属阴、属湿、属虚。

辨证治疗特点黄氏喉科在治疗喉疾时,根据局部病灶颜色、肿胀程度等,分清孰轻孰重。如治疗风热引起的喉痹、乳蛾、喉痈等,首先要分清风重还是热重,若风重,则以疏风清热为法,而热重则偏重于清热解毒等。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因体质不同,可有阴虚、气虚等不同证型,并以虚火为多见,治疗以清热养阴为主。喉科疾病的后期,则要重视培土;在稳定期,可代茶方平素饮用,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2)重视喉科外治,尤以吹药为擅

清代徐洄溪提出:“形体及九窍有形之病实有邪气凝结之处……必用外治之法,可以应手而愈。”又因咽喉病的特点,多系火急之患,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十二经脉循行和聚会之所,一旦发病,常可引邪入侵,酿为危候,故要求在治疗中能迅速取效。“黄氏吹药”运用于咽喉科,可以补助内治法的不足,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在咽喉、口腔病初起红肿热痛,以及出血溃烂等各种不同症状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法简便,起效快,是咽喉科多种外治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种。

(3)精研喉科吹药配伍《黄帝内经》对咽喉疾病有很多的记载,并提出了治疗原则“……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百)药”,但没有提出内服或外用吹药的具体方药。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咽喉病亦无外用吹药之方。唐代之后,咽喉疾病开始列为专科。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把咽喉病称为“七窍病”,在七窍病中已有末药粉敷喉的记载,并开始为治疗咽喉疾病提出了吹药的方法。《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也提出了很多吹药方,吹药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喉科专著,《尤氏喉科秘传》《重楼玉钥》等吹药方大增,随之吹药在咽喉病治疗地位上亦日显重要。李纪方《白喉全生集》主张外用吹药与内服药并重,提出“白喉服药与吹药并重,盖寒热伏于内,非服药不能治其本,而毒气壅于喉,非吹药不能解其标也,若危险之证,必先吹药,扫去痰涎,而后可以服药,至轻症初起,则吹药一二次即愈,并无庸服药也。”

由于吹药的疗效显著,所以在古代,吹药在咽喉科疾病治疗上几与内治法有同等地位,成为咽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至今吹药外治仍为咽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黄氏吹药系列

黄氏喉科历经300年的临床实践积累,根据喉疾局部症状辨别寒热虚实,选择功用、主治不同的处方为其基本方,用药、用量随症变化,灵活加减,变通运用,研制出了一系列治疗咽喉及口齿疾病的外用吹药。

消肿散: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功效,适用于喉痹、喉喑、乳蛾、喉痈等。生肌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生肌、止痛功效,适用于口疮等。祛腐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生肌、止痛功效,适用于实火型的口疮及口糜、鹅口疮等。

黄氏吹药配制首先在吹药的选料上,不论植物类、矿物类、动物胆石类或其他,都必须地道,质优而净,也就是所谓“上品”之药,同时还非常重视对药物的加工炮制,因加工炮制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先将待用各药分别研细,分别储放,临用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局部病变症状配方混合研匀,随证加减药味和药量,灵活运用,也就是古代喉科医生提出吹药“务研极细,临用合尤妙”的用法。配制的吹药要尽量减少刺激性和特异性的气味,加工时吹药要专病专用碾钵碾匙,不能混用碾药工具,必须研磨极细,达到无声为度。若有刺激和特异的气味,喷入咽喉内会引起咳嗽、恶心呕吐,同时磨研不细,颗粒粗大,非但不易透入病所发挥功

效,反而引起异物刺激,出现咽喉疼痛或痰涎增多、咽喉不适。

黄氏喉科在百年的传承中,历代传人在临床中不断总结,优化学术理论及方药,使得黄氏喉科疗法流派在今日成为国家级学术流派之一,相信通过传承人不断地发扬光大,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患者。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上一篇:龙江韩氏妇科流派

下一篇:龙砂医学流派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