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兰台轨范》引作“红丸”。
【摘录】《易简方》
红丸子--《三因》卷六
【处方】蓬莪术2两,京三棱2两(醋煮1伏时),胡椒1两,青皮3两(炒香),阿魏1分(醋化)。
【制法】上为末,别研仓米末,用阿魏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炒土朱为衣。
【功能主治】食疟。
【用法用量】治食疟,每服50-100丸,以老疟饮下;治霍乱,丸以矾朱为衣,每服100-200丸。生姜、甘草煎汤送下。
【各家论述】《医方考》:食疟者,食积成疟也。《内经》曰:留者攻之,故用蓬术、三棱阿魏以攻积;积之为患,气快则行,气滞则止,得热则行,得寒则结,故用青皮之辛以快气,胡椒之温以散结;复用矾红为衣者,假其土性以培脾胃云尔。
【摘录】《三因》卷六
红丸子--《圣惠》卷八十五
【别名】鹤顶丹、朱粉丹
【处方】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蝎尾半两(微炒),腻粉1分,巴豆5枚(去皮心,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用面糊和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壮热吐涎。
【用法用量】鹤顶丹(《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朱粉丹(《卫生总微》卷五)。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鹤顶丸”、“桃符丸”。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红丸子--《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处方】荆三棱5斤(浸软,切片),蓬莪术5斤,青橘皮5斤,陈皮(去白)5斤,干姜3斤(炮),胡椒3斤。
【制法】上为细末,用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矾红为衣。
【功能主治】壮脾胃,消宿食,治冷疟,去膨胀。主治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干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妇女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小儿食积,骨瘦面黄,肚胀气急,不嗜饮食,渐成脾劳。
【用法用量】《直指》本方用法:治食疟、食积,以二陈汤或四兽汤送下;治谷疸、酒疸,以二陈汤加缩砂仁煎汤送下,《得效》治经水不调,以乌梅浓煎汤,入盐少许服之。③《医方类聚》引《王氏集验方》有良姜,名“胡椒红丸子”;去胡椒,加良姜、阿魏。名“阿魏红丸子”。
【各家论述】《医方考》:三棱、莪术,攻坚药也,故可以去积;干姜、胡椒,辛热物也,故可以去寒;青皮、陈皮,快气药也,故可以去痛。而必以醋糊为丸者,经曰:酸胜甘,故用之以疗肥甘之滞;必以矾红为衣者,取其咸能软坚,枯能着癖也。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红丸子--《普济方》卷三八四引《鲍氏方》
【处方】透明天麻1两,防风1两,冬瓜子1两,全蝎、白附子3钱,南星、半夏(炙,锉)共6钱,辰砂、雄黄半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芡实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发热风壅。
【用法用量】方中全蝎、辰砂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引《鲍氏方》
红丸子--《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灵苑方》
【处方】郁李仁100粒(温水浸,去皮尖),坯子胭脂1分,麝香半钱(别研)。
【制法】上先研郁李仁细烂,次入胭脂、麝香同研,用粳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肥儿。主治小儿五疳。
【用法用量】每服3-5丸,1日3服,用薄荷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灵苑方》
红丸子--《万氏家抄方》卷五
【处方】白茯苓1钱,泽泻1钱,半夏曲2钱,滑石(水飞)1两6钱,大粉草3钱,朱砂3钱。
【制法】上为末,井花水为丸,如豌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鹅口疮,口疮。
【用法用量】灯草汤化下。患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