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拼音名】Yún Niú Xī
【别名】昆明土牛膝、拐牛膝、鸡豚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红褐粗毛牛膝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yranthes aspera L.var.rubrafusca(Wight) Hook.f.[A.rubro-fusca Wi-ght]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形似原种粗毛牛膝多年生草本,高20-120cm。根细长,直径3-5mm,土黄色。茎四棱形,有柔毛,节部稍膨大,分枝对生。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纸质,宽卵状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7cm,宽0.4-4cm,朱端圆钝,具突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波状缘,两面密生粗毛。穗状花序顶生,直立,长10-30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具棱角,粗壮,坚硬,密生白色伏贴或开展柔毛;花长3-4mm,疏生;苞片披针形,长3-4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4.5mm,坚硬,光亮,常带紫色,基部两侧各有1个薄膜质翅,长1.5-2mm,全线,全部贴生在刺部,但易于分离;花被片披针形,长3.5-5mm,长渐尖,花后变硬且锐尖,具1脉;雄蕊长2.5-3.5mm;退化雄蕊先端截状或细圆齿状,有具分枝流苏状长缘毛。胞果卵形,长2.5-3mm。种子卵形,不扁压,长约2mm,棕色。花期6-8月,果期10月。区别点为:本变种叶片呈椭圆状卵形,长2-9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波状,两面有柔毛,下面毛较多,干时红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略弯曲,多分枝,长达75cm,径约0.4-1.5cm。外表灰棕色,有显着的皱纹和横纹,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棕黄色。无臭,味微甘。以肥大,油润,外表棕灰色者为佳。
【化学成份】根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和牛膝甾酮(I-nokosterone)[1]。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主治腰膝疼痛;风湿痹痛;闭经;淋浊;疔疮痈肿;毒蛇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注意】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疔疮、痈疽,敷患处。亦能打胎。同猪肉煨食之,能明目。
2.《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有利尿、强精、通经之效。能舒筋活血,专治腰膝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