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熊胆气味与象胆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胆皆极苦寒,而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小儿疳积,多致目内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脏邪热壅滞,则二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用此泻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证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闭者,多因肝、肾两虚,宜滋阴、养血、清热为急,诸胆皆不得用。
2.《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
3.《唐本草》:疗时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心痛。
4.《日华子本草》:治疳疮,真鼻疮,及诸疳疾。
5.《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
6.《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
7.《本草述》:治喉痹。
8.《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9.《随息居饮食谱》:治疗疽。
【摘录】《中华本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