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名医别录》:松萝,生熊耳山川谷松树上。五月采,阴干。
2.陶弘景:松萝,东山甚多,生杂树上,而以松上者为真。《毛诗传》云,茑与女萝,施于松上。茑是寄生,以桑上者为真,不用松上者,互有异同尔。
3.《本草纲目》:按毛苌《诗》注云,女萝,兔丝也。《吴普本草》兔丝一名松萝。陶弘景谓茑是桑上寄生,松萝是松上寄生。陆佃《埤雅》言茑是松柏上寄生,女萝是松上浮蔓,又言
【拼音名】Sōnɡ Luó
【别名】女萝、松上寄生、松落、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树挂、飞天蜈蚣、松毛、海风藤、石丝线、飞山翅、仙人头发、金丝藤、云雾草、老君须、胡须草、荼须、过山龙、石须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松萝平植物长松萝、环裂松萝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Usnea longissina Ach.2.Usnea diffracta Vain
采收和储藏:春、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1.地衣体大型,长约20-40cm,有时长可达1m以上,丝状悬垂,主枝及初级分枝极短,二级分柔软而细长,其上密生垂直的小枝,无三级分枝。表面灰绿色、草绿色、老枝灰草黄色。主枝具有皮层,二级分枝缺乏皮层。
2.地衣体枝状,悬垂型,长达15-50cm。淡绿色至淡黄绿色。枝体基部直径约3mm,主枝粗3-4mm,次生分枝整齐或不整齐多回二叉分枝,枝圆柱形,少数末端稍扁平或棱角。枝干具环状裂隙,如脊椎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树干和树枝上。
2.生于树干上、树干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地衣体丝状,柔软,浅黄绿色。主枝短,具皮层,有环裂;次生分枝极长,无皮层,有稠密的小纤毛,表面常有颗粒状小疣。
(2)地衣体丝状,较粗壮,淡灰绿色或淡黄棕色。枝体表面有多数环状裂沟。横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性的中轴,具弹性,由菌丝组成;其外为藻环,常由环状沟纹分离成短筒状。
【化学成份】长松萝的地衣丝状体含巴尔巴地衣酸(bar-batic acid),松萝酸(usnic acid),地弗地衣酸(diffractaic acid),拉马酸(ramalic acid),地衣聚糖(lichenin),长松萝多糖,扁枝衣酸乙酯(ethyl everninate).环裂松萝的地衣丝状体含巴尔巴地衣酸,松萝酸,地弗地衣酸。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松萝属等许多地衣类都含有抗菌物质,其中松萝酸之抗菌作用尤为突出。其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结核杆菌。在试管中松萝酸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都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为1-5μg、ml,至50μg/ml可完全抑制细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较上述细菌稍弱,但强于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之作用。右旋与左旋型的抗菌作用无大差别。但也有报告对革兰氏阴性的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乃至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效者,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则无效。在体外试验中,松萝酸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0-50μg/ml可获得完全抑制,血清略能降低其效力。在体内试验中(对豚鼠的实验性结核的治疗),一般认为口服或腹腔注射有较好的疗效,能限制结核病变的发展;也有人报告单用松萝酸,对豚鼠实验性结核并无影响,但可增强链霉素的作用。在试管中,它与链霉素或异烟肼也有轻度的协同作用。对人的肺、肠结核,每日口服0.1-1.0g松萝酸钠盐或Evosin(一种含松萝酸及缩式橡藓酸的制剂)0.1-0.5g,可使结核病的某些症状如咳嗽、食欲减退、发热或肠结核性腹泻等,获得好转,甚至使结核菌的镜检转阴,但观察尚不够完善,不能下最后结论。上述症状的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