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hān Yín Chái Hú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长蕊石头花、圆锥石头花、大叶石头花、灯心草蚤缀、旱麦瓶草、长白旱麦瓶草及毛萼麦瓶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2.Gypsophila paniculata L.3.Gypsophila pacifica Kom.4.Arenaria juncea Bieb.5.Silene jenis-seensis Willd.6.Silene jenisseensis Willd.var.oliganihella(NakaiexKitag.)Y.C.Chu7.Silene repens Patr.
采收和储藏:春、秋采挖,去净泥土,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
1.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高60-80cm。根粗壮而长,外皮淡棕色,有细皱纹,常呈扭曲状。茎直立,簇生,绿色或紫色,上部多分枝,节明显。单叶对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4-8cm,宽5-15mm,先端尖,基部微抱茎,全缘;主脉3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先端锐尖;花梗直立;花萼钟状,裂片5,萼齿边缘有睫毛;花两性;花瓣5,粉红色或白色,狭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具长爪;雄蕊10,比花瓣长;子房卵圆形,柱头2,伸出花冠外。蒴果卵状球形,比萼长。种子圆肾形,密被条状微突起。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与以上种类的区别是: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叶脉1,少为3。圆锥状聚伞花序疏散,花小,多至于朵以上,白色有浓香;花梗柔细,为萼长的2-3倍。花期4-6月,果熟期7-8月。
3.与以上种类的区别是:叶长卵形,稍肉质,先端急尖。花梗长5-6(10)mm,花萼长2-3mm;花瓣淡粉紫色或粉红色。
4.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主根粗而伸长。茎直立,多数丛生,基部有许多老叶的残留物;茎基部无毛,上部被多细胞的腺毛。叶片窄线形,长1.5-10cm,宽0.3-1mm。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花梗、花萼被有腺毛;萼片5,卵形,边缘膜质;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10;花柱3。
5.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簇生,叶片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或狭圆锥状;花黄白色;花萼筒状,萼齿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或急尖。脉10条;花瓣2叉状中裂,爪部狭倒披针形,具鳞片状附属物。蒴果6齿裂,齿片外弯。花期7-8月,果期8-10月。
6.全株低矮,高14-20(30)cm。基生叶长6-7cm,宽2-3mm。花少数(3-7朵),要倒卵状椭圆形,长9-10mm,常具紫色脉;花瓣较宽大。
7.多年生草本,高15-50cm。全株有细柔毛。根状茎长蔓状,匍匐地面上;地上茎簇生或基部略匍匐,上部直立,花期后自叶腋常生出无花的短枝。叶条状披针形,长2-7cm,宽2-7mm。聚伞花序顶生或近枝端腋生;花白色;萼筒棍棒形,长1.2-1.5cm,外面密生柔毛;花瓣5;花柱5。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石山坡干燥处、海滨荒山及沙坡地。
2. 生于向阳地势、排水良好和有腐殖质的石灰壤土上。
3. 生于多石质干山坡、石碰子缝间、湖边沙岗及沙质草地。
4.生于石砾质干山坡及丘陵坡地上。
5. 生于山坡柞树疏林下、山坡石缝间,常成片生长。
6. 生于高山带石碰子缝间及林下草地。
7. 生于河岸及山坡草地、湿草甸、湖边的固走沙丘、草原、多石质干山坡、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2.分布于新疆、江苏、台湾等地。
3.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山东、江苏等地。
4.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地区。
5.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6.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
7.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1.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略扁,长10-22cm,直径0.5-4.5cm。根头部常分叉,有小形突起的地上茎痕。表面棕黄色或灰棕黄色,有扭曲的纵沟纹,有的栓皮已除去,呈黄白色,形成棕黄相间的花纹;近根头处有多数凸起的圆形支根痕及细环纹。质坚实,不易折断,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