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布白似雪,吴绵软如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唐·白居易
诗词赏析
白公的这几句诗是写棉布和丝绸好处的,选自他的《新制布衣》一诗。用产于桂林的色白似雪的棉布、产于苏州的柔软如云的丝绸,做成结实厚敦的棉袍子,穿在身上是何等地舒适、温暖!接着,他还说出了穿着的具体感受:“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肢体暖如春。”温暖之中,诗人突发怜悯之情,为天下受寒受冻而没有穿戴的穷人感到不安:“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他的这种美好愿望,又立即化为一种遐想:“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和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联系到他在另一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的诗中“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的感慨,诗人那仁爱之心、助人之德分明可见。
健康话题
如今,人们基本不必为穿着寒冷的问题担忧了,也不再是“新三年,旧三年,裢裢补补又三年”的穷时代了。衣被的面料,也从单调的棉布、丝绸发展到多种成分的制品了。穿衣看时代,服装看进步,衣着是折射人们生活穷富的一面镜子。不论城市乡村,不分男女老幼,人们现在普遍感受到的是:红黄黑白绣艳装,五颜六色四季春。如何穿着才算科学?如何穿着才能健康?新的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
穿来穿去,还是绵绸面料好
衣食住行,穿衣的问题排在第一。要穿出美观、大方,更要穿出健康、科学。“衣食随缘,自然快乐”,诗人吕岩的话说得是对的。
就服装的面料而论,千改万变,东走西转,最后的落脚点又回到了原始的棉布和丝绸上。虽然化纤合成的面料具有耐磨、挺直、美观、易洗涤等优点,但千百年的实践和最先进的研究结果都证明,运用棉布和丝绸织物还是对人体最适用、最有益的选择。这是因为,棉布和丝绸衣物的通气、吸湿、保暖功能都优于化纤合成的制品,且对机体不产生恶性的刺激作用。实际测定表明,在35℃的气温下,穿棉布或丝绸衣服的人,皮肤温度升高0.7℃,每小时体内积热444焦耳;穿化纤衣服的人,皮肤温度升高1.4℃,每小时体内积热628焦耳,二者间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日本专家对穿着不同面料衣服的1500人进行了一项专门调查,发现其中有600人的皮肤有异常表现,而他们大都具有穿着包括尼龙、绦纶、聚丙烯腈纤维和醋酯纤维为面料的内衣这一共同特点,而穿着棉布、丝绸内衣的人基本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化纤织物产生的静电也非常烦人,它不仅能在瞬时发生高达3000~7000伏的高电压,让人产生触电的痛苦,或给人的社交带来尴尬,而且还直接对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
小心美丽包装下的陷阱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服装的污染问题也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对服装业提出了严格的环保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纺织品不得经过氯漂白处理,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味,不得使用可分解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残留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等。有人说,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污染问题不可小视,要小心美丽掩饰下的陷阱,这话也不无道理。(作者单位为中华中医药学会)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