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道”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思想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是历代中医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
传承中医的过程中,努力正本清源并尽量原汁原味地加以继承,是中医保持生命力及发挥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的发展史闪耀着自省、外引、创新、完善的光芒,当下中医要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扬。
《易经》即《周易》,传说其历经伏羲、文王、孔子之著,成书于先秦的文化轴心时代。《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医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易经》之间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易经》之易包括了万事万物三个大的原则,分别为“不易”“变易”和“简易”。从这三个原则分析,对当代中医的继承与发扬可以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不易
“不易”并不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说,虽然世间的万事万物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看起来错综复杂,但其变化的根本规律是不变的。这个根本规律,就是万事万物的隐秩序,即《老子》所云:“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我们要继承中医,首先要继承中医的“道”。
中医的“道”,起源于《黄帝内经》,也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恒动观、平衡观。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天、地、人”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认识,是用宏观思辩的模式来进行医疗活动。
整体观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要求人们在观察、认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的同时,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其中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又包括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等内容。我们熟知的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等治法都充分体现了整体观的思想。整体观的另一方面是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存在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四时、昼夜、地域环境、社会因素等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有云“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灵枢·师传》有云“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这些描述体现的正是脉象与季节环境、体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运用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理论诊治疾病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整体观,一个是辨证论治,但实际上辨证论治不过是整体观在中医治疗原则上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已。而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则都是现代理论对中医整体观的诠释。
恒动观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诊治疾病时,不但要注意检视患者目前的病态,还需关注疾病可能动态发展的病势,从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最终,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维持人体的身体健康,这也就是中医的平衡观。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讲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的“道”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思想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是历代中医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
简易
因为万事万物都有“不易”的共同点,有了这个共同点,就可以想办法简单、快捷地了解事物变化。而“简易”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抓住事物的关键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不在话下,迎刃而解了。
这种“大道至简”的境界,领会起来其实非常难,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乃至人生经验,并需要有高度的领悟能力,正如道家思想对“道”的追求、佛家思想对“禅”的顿悟以及儒家思想对《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解释一样。中医理论和知识体系是古代先贤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
《黄帝内经》以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正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具体积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领会。
这些理论实践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后世发挥以讹传讹的结果,需要追本溯源,加以校勘澄清;还有一部分内容,是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是属于历史糟粕应该被剔除,还是属于未知的先贤的智慧需要继承,作为传承者的当代中医,应该持审慎的态度。
南怀瑾先生曾经讲过,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还没有办法了解的。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从而变得非常简易。这也是“简易”的内涵之一。
例如《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有云:“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老的中医祝由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装神弄鬼的封建糟粕,但现代研究认为,实际上这可能与高层次的精神心理治疗有关;又如,古人以金汁、童便入药,分别可起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功效,与现代医学近年来利用粪菌移植治疗严重感染等疾病、从尿液中提取尿激酶治疗血栓性疾病、乌司他汀治疗炎症反应等先进治疗方法不谋而合。
再以我们强素养培训中严蔚冰老师教习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为例,习练过程中不仅要求身法动作到位而达到“伸筋拔骨”的目的,还需要配合屈伸呼吸的息法及守中和合的心法,尤其是在做预备式时需配合咳嗽以震荡肺气,在做第十势卧虎扑食时需配合虎啸声以疏导肝经。这些细节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但这在既往的易筋经学习中经常被人有意无意地省略,从而使疗效大打折扣。
现在,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已成为中国非遗传承项目,原汁原味地传承成了重中之重。但现代医学对传统中医中药的质疑还在不断出现,各种争论不绝于耳。如之前对阿胶的功用之争,中医学认为,阿胶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而很多人单纯从药物本身所含的有效成分分析,认为阿胶的主要成分不过是胶原蛋白,与猪蹄差不多。
其实,关于阿胶的取材,熬煮阿胶的井水、方法,《本草纲目》等医籍中均有严格的要求,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之间,有效成分存在很大差异,而对于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目前尚不完善,目前的科学研究不能完全解释阿胶之功效。但从“简易”这个原则来看,能够按中医之道辨证施药,老祖宗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也许正是关于这个争论最好的答案。
所以,这提醒我们,在传承中医的过程中,努力正本清源并尽量原汁原味地加以继承,也是中医保持生命力及发挥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易
“变易”是说,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从产生到发展总是不断地发展、转化着。思想也不例外。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创造性思维是民族的灵魂,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者必然被淘汰。
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无不具有开放的心态,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国家政权,对国家强大、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到了晚清,闭关锁国、因循守旧的思想使其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失去了优势,从而被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开了大门,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中医的发展史也不例外,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金元四大家、温病理论,乃至《医林改错》以及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无不闪耀着自省、外引、创新、完善的光芒,从而使中医理论不断充实,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发展,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更需要我们具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
重要的是如何加以创新,中西医之间是否可以互相借鉴,融合提高。《易经》有云“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这启发我们对东西方文化都应亲和,东方西方都是天下,其文化都是全人类的文化。中医西医虽然是两个不同思维模式的理论体系,但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其目的完全一致。况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事物需要多层面,多角度,中医看整体宏观的层面,西医看局部微观的层面,中西医的思维体系完全可以互补。而且事实上, 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现代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之间有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与现代医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的辨证论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代西方医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现代医学的发展,解决了一些以往难以攻克的重症顽疾,如各种传染病、急性心肌梗死、大量脑出血等。而借助于中医理论或方法,采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如屠呦呦对青蒿素、陈竺对三氧化二砷的研究,也让中医进一步敲开了世界医学的大门。
作为“南粤杏林第一家”的广东省中医院的思路是:任何学科发展,离不开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引进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取代中医药,而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构建一种新的医学。那是一种超越纯粹中医和纯粹西医、最有益于患者、临床疗效最优的完美医学。
触类旁通,在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也能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如京剧的出现,就是四大徽班进京,在秦腔、昆曲、徽剧的基础上,结合湖广音、中州韵,注重唱念作打,经过各位京剧大师的不断创新,使其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甚至走向世界成为“国剧”;又如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创作就是何占鳌、陈钢等主创人员借用了一个永恒的爱情题材,使用了世界通用的载体交响乐,借鉴了越剧及民间的一些演奏手法与表现形式,从而使其成为享誉世界、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中医要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得到世人普遍认可,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扬,使用国际通用的语言与规则,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思想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对于中医药事业而言,这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充分继承中医传统的精华,而“中国特色”就是全面借鉴现代文明的各项成果,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使中医在医学乃至文化领域发展成为引领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