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周密笔下的宋代医药

周密(1232~1298年),字公谨,南宋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祖籍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周密做过南宋官员,但以诗文传世,其词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著有词集《萍洲渔笛谱》《草窗词》,赵孟頫为他画的《鹊华秋色图》已成为国宝级文物。

周密不但在文学上有重要贡献,其医学造诣也非常高。他不但担任过五年和剂局监察官,还曾亲自把前代留传下来的处方进行验证。他在《癸辛杂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多部著作中数次提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这些著作已成为后代研究宋代医药、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

成书于元初的《癸辛杂识》在“和剂药局”部分记载:“和剂惠民药局,当时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官。药成,分之内外,凡七十局,出售则又各有监官。皆以选人经任者为之,谓之京局官,皆为异时朝士之储,悉属之太府寺。……其药价比之时直损三之一,每岁糜户部缗钱数十万,朝廷举以偿之,祖宗初制,可谓仁矣。……若夫和剂局方,乃当时精集诸家名方,凡经几名医之手,至提领以从官内臣参校,可谓精矣。”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一是“和剂惠民药局”系官办机构,主管造药、卖药,为太府寺所管理;二是药价低,较民间药铺低三分之一,全国共有70局;三是药方多经名医之手,药真效好。这其实是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开办官药局以来所带来的成果。

《癸辛杂识》还提到了两个与医生有关的故事。一是李医生“饭于省中”,文载:“又尝语医者李父曰:‘君当饭于省中。’乡人传以为笑。后文庄贵,常招之胗脉,留与共饭于省阁,因举旧话一笑。”二是“两王医师”,文载:“王医师有二:王继先,高祖朝国医,后以德寿宫进药罔效,安置福州。王泾亦继先同时,相先后应奉,后以德寿疾进京药大渐,杖脊黥海上。后得归,所谓御胗王承宣者是也。”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姓王的太医因为宫廷治病效果欠佳而被处罚。

茯苓作为常见的真菌药材被广泛用于医药,野生茯苓不足时即以人工栽培弥补。《癸辛杂识》续集中就有“种茯苓”条:“……茯苓生于大松之根,尚矣。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液渗入于内,然后择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这段话清楚记载了当时浙江一带“利用松根”人工栽培茯苓的方法。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制造了针灸铜人,由朝廷组织全国能工巧匠以青铜铸造而成。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无异,胸背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作为针灸与解剖教学之用。周密在《齐东野语》一书中对此描述为“铜人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并详细记述了铜人身上穴名用的是错经方法,即将穴名刻凿在铜人身上后,再涂上经字。《齐东野语》是第一本全面细致地记述针灸铜人的书籍。

中药饮片是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系中药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加工炮制之后的成品。但要说到“饮片”一词的出处,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是出自周密的《武林旧事》。《武林旧事》卷六载:“熟药圆散、生药饮片、麸面、团子、馒头……都民骄惰,凡买卖之物,多与作坊行贩已成之物,转求什一之利。”这是古代书中籍首次提到“作坊”出售“熟药圆散、生药饮片”一事,被认为是“中药饮片”一词最早的出处。

以上三部书还都曾提到蘑菇。《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条载:“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这里的“乳蕈”即松乳菇。卷六则记载了当时杭州市面上一种叫作“天花饼”的食物。《癸辛杂识》后集“桐蕈鳆鱼”也载:“天台所出桐蕈味极珍。”这里的“蕈”与“天花”均指蘑菇。《癸辛杂识》前集还记载了因“蕈毒”死人的故事:“嘉定乙亥岁,杨和王坟上感慈庵僧德明,游山得奇菌,归作糜供众。毒发,僧行死者十余人,德明亟尝粪获免。有日本僧定心者,宁死不污,至肤理拆裂而死。”这是发生在1215年(嘉定乙亥)杨存中(杨和王)身上的事情。众僧因食毒菇而死,唯有德明和尚食粪解毒而活。当时来“进修”的日本和尚定心因拒食粪便而“肤理拆裂而死”。

此外,周密的《志雅堂杂钞》中还曾记载三十多条治溺死、喉痈、暴聋、金疮刃伤、暑天痱子等各种疾病的实用方药。

以上提及的几本著作,系文人杂记而非严谨的医学著作,自然会有讹误部分。但这些医方药理、针灸推拿、医林轶事及中医养生知识等,从多角度促使了中医学的传播,值得研究与扬弃。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顽固不化与完谷不化

下一篇:《夏小正》对本草学发展的影响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