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上海崇明县有一张姓读书人,酷爱读古书。一次读《西厢记》,因羡慕书中张君瑞的艳遇,就改名为张生。从此废寝忘食,捧着《西厢记》百看不厌,以致日夜思念书中的崔莺莺小姐,竞相思成疾、卧床不起了。家人甚是着急,多方求医,因医生不知其病因,投药自然无效了。
林之翰(字宪百,号愤庵)乃名医,适值著完《四讼抉微》后赴沪访友。病家久闻林的大名,遂请其诊治。当进人内室尚未“四诊”时就听张生反复呻吟轻语:“我的莺莺小姐,为什么还不来呀。”林之翰掀开帐子,只见其形容憔悴,情志昏迷,枕边还放着一本《西厢记》,此时对其病因已知之八九了。再结合脉象,治案已成竹在胸。就吩咐病家如此这般。
当天深夜,张生又在轻呼莺莺,只听门外有女子的应答声:“张郎,莺莺来了。”他闻声一跃,下床点灯,一边疾步去开门,一边惊喜地说:“请进,快快请进。”门开启后,“莺莺小姐”翩然而入,张生举灯一看,竟吓得连退数步,原来来的不是闭花羞月的崔小姐而是满脸皱纹的一老妪。他惊恐地间道:“小姐为何变成如此模样。”“莺莺”答曰:“岁月催人老啊!几百年了,我岂能还是当年的花容月貌。”张生忙将她推出门外,说;“请你赶快回去吧。”便急忙关紧了房门。这时已惊出了一身冷汗口再想想”莺莺”的话也有道理;斗人生百年嘈哪有
不老之理口。”我岂能和一位老妪结“秦晋之好”呢!再上床时竟安然入睡了。单相思病也自然而愈。后经适当调息,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病家对林之翰感激不尽,准备重金酬谢。他说:常言道:“心病还需心药医”,我只不过是找着了病因,投对了“心药”而已,不必言谢,更无需重金。奉劝公子今后读书需细辨之,以免误人歧巷,枉受痛楚折磨耳。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