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古代中医与人文的互融共兴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现象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医与人文紧密融合、共同繁兴;医学家与文学家彼此倾慕、结为挚友。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个群体中,有的人既是提笔便能写出锦绣文章的文坛大家,也是出手即可治病救人的中医大夫。

孙思邈与卢照邻生死之谊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人称“药王”。卢照邻,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年轻时得过麻风病,久治未见效果。后来他找到孙思邈治疗,孙思邈一边给他治病,一边开导他。结果,卢照邻的病状有所改观,心情也豁然转好,创作出代表作《长安古意》。卢照邻被孙思邈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所折服,拜孙思邈为师学医。孙思邈爱慕卢照邻的才华,便收他为徒。卢照邻自公元673年第一次见到孙思邈起,再未离开过孙思邈,跟随了9年。孙思邈去世后不久,卢照邻也投水自尽。史上有一说:卢照邻从精神与肉体上追随师傅而去了。

李东垣与元好问互为知己

李东垣是我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元好问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且兼通医学,所著短篇小说《续夷坚志》有《背疽方二》《华佗贴》等关于医学的记载。

有一次元好问头部生疮,疼痛难忍,李东垣用艾灸、汤药为元好问治愈。元好问邀李东垣和家人一同去山东躲避战乱,一住就是12年。一年秋天,元好问从济南回来,“伤冷太过,气绝欲死”,李东垣药到病除,元好问非常感激李东垣的救命之恩。李东垣著述《伤寒会要》,请元好问作序。

徐灵胎与袁枚一见如故

徐灵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名医。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

某年,袁枚患病,慕名找到徐灵胎诊治。徐灵胎对袁枚也早有耳闻,便打开大门亲自迎接,杀鸡备酒,好吃好喝款待袁枚,赠送丹药。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终身好友。徐灵胎去世后,袁枚还专程到徐灵胎的家乡凭吊、走访,并写下了《徐灵胎先生传》,介绍徐灵胎的生平家世、才德风度和医学成就。

傅青主与顾炎武情深意笃

傅青主,明清之际思想家、著名医学家、“清初六大师”之一。顾炎武,清朝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经学家。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傅青主和顾炎武意趣相合,志向相投,一见如故。他们相互切磋学问、砥砺志节,成为挚友。顾炎武家居江苏,傅青主流寓山西。友谊让遥远变成咫尺,顾炎武曾不辞辛劳,三次跋山涉水前去拜访傅青主。顾炎武对傅青主评价甚高,言之:“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喻嘉言与钱谦益千秋良友

喻嘉言,清初名医,冠绝一时,与张路玉、吴谦号称“清初三大名医”。钱谦益。清初散文家、诗坛盟主之一,东林党首领。

喻嘉言曾略施妙招,为钱谦益治好了因惊吓导致的疾患。钱谦益对喻嘉言非常信服,称之为“医圣”。钱谦益曾赠给喻嘉言一首诗:“公车不就幅巾征,有道通儒梵行僧。习观湛如盈室水,炼身枯比一枝藤。尝来草别君臣药,拈出花传佛祖灯。莫谓石城难遁迹,千秋高获是良朋”。1644年,应钱谦益先生之邀,喻嘉言在常熟县虞山下定居,并开医所为当地百姓治病。喻嘉言去世后,钱谦益将其当作神仙供奉起来。

作为医者,孙思邈、李东桓、徐灵胎、傅青主、喻嘉言尊道崇儒重文,有着良好的国学功底和人文素养,所以他们与文人墨客成为朋友。

中医与人文相得益彰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也对中医药学颇有研究且著书立说,如杜甫、苏轼、范仲淹、陆游、曹雪芹、蒲松龄、刘鹗……皆有传扬。

杜甫,自己种植中草药、悉心研究草药之功效,并行医看病。苏东坡知医理懂医术,史载:“轼杂著时言医理,于是事亦颇究心”。在他的著述中,多有医学秘方偏方以及向他人“荐医”和自我“行医”之记载。《苏沈良方》涉及中医学诸多领域,更是惠及众生。范仲淹曾留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名句,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许多有识之士的职业选择起到了导向作用。他还上奏陈述重视医学之见、精研《素问》、为韩琦开药方治疗牙疼。陆游,采药种药,开药店;为患者看病,亲自配药施药,活人众多,以致众人为孩子起名多用“陆”字以示感恩。刘鹗开药店,行医济世,“候诊病者”众多,曾用“加味甘桔汤”治愈病人喉蛾。

另外,北宋时期,欧阳修、王安石、曾公亮、韩琦、宇文虚中等参与了官方组织的古医籍整理。

这一切,深深地烙印着中国的精神标志与文化符号,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之中……

历史的页面丰富多彩,人生的轨迹四通八达。医者和学者晤面并结为至交,或许是不期而遇,或许是刻意追寻,或许是气节相感,或许是学问相成,或许是医文相尚,或许是才技相合,或许是心心相印……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相知互信一定具有必然性。

人文和医学,可以阐释为源流分野,也可以看作脉脉交融。文学与医学,疗人精神,治人躯体,皆为有益身心健康之举。医学与人文交集,医学家与文学家情同手足,相互切磋,跨界融合,集成智慧。使得中医药学蕴含、贯穿了浓厚的人文精神,体现着深切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滋养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涵,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同时,也为治国理政、文学创作等提供了新的境地。如此这般,人文领域增多了一件件奇闻,杏林之中添加了一段段佳话,这既是人文幸事也是杏林喜事。

知儒理,晓医意;融会贯通,悬壶济世。人文厚重,行医必远。对于中医工作者来说,谙熟国学,精研医理,厚植根基,当是不懈追求之事。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上一篇:清寒傲雪话菊花

下一篇: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