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在隆中,他发奋学习,20岁就已经精通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医理、天文、地科技等学问。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不贪不淫,持身严谨。出山前,以躬耕自食;出山后,高官厚禄,仍过着淡泊生活。在弥留之际,仍强调:“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然而诸葛亮不注意保养身体,精神和体力透支过多。《三国演义》第87回写道:“……诸葛丞相在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这样必然操劳过度,损害健康。在第90回,“烧藤甲七擒孟获”,“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诸葛亮又一次遭受到精神创伤。第104回,作者写道:“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于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年54岁。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早逝自有许多原因。他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可为而为之”造成精神压抑,《前出师表》充满着必胜的信心;而《后出师表》则格调低沉,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凄怆悲凉。这种精神情绪对健康是不利的;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历史进展到现代,像诸葛亮那样心身疲劳的人更多了,因为这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如果说,在三国时期,像诸葛亮那样操劳的人是极少数,那么在现代,精神紧张、心力交瘁的人则多不胜数。
如何防止英年早逝呢?一是合理饮食;二是适量运动;三是戒烟限酒;四是心理平衡。在诸葛亮早逝的原因中,缺乏运动应该说是重要的一项。诸葛亮自出山以来,整整27年,从来没有半日清闲,他管理政务、军务,日夜辛苦,劳心过度,但是缺乏必要的躯体运动。
生命的特征就是运动。婴儿从生命的头几个小时就开始积极运动,儿童和少年也酷爱运动,象圈不住的小马驹那样活蹦乱跳,这种自发的运动越是多样,成长中的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随年龄的增长,运动越来越少。缺乏运动的后果导致疲倦、萎靡、失眠、肥胖、血脂增高,严重者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下去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宁静。何谓心灵的宁静呢?《内经》云:“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宁静的一种思想境界,守住那心灵的一片净土,悠闲地、细细地品位人生,享受那平静的生活。享受宁静,就要保持心境平和、心理平衡,在宁静中,使内心获得温暖,解除心中的烦恼。思想在宁静中提高,灵魂在宁静中净化,知识在宁静中积累,身体在宁静中康健。
从医学角度讲,心灵的宁静使人的阴阳平衡,情绪镇定。心静则杂念除,杂念除则气血通,气血通则身心健。假若遇到财货即思争夺,遇到功名就想索取,遇到权势就想攀附,遇到困难就想推诿,遇到小仇就想报复……外表看似镇静,思想深处却如惊涛骇浪,或者整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这种人往往是未老先衰,难登寿域。正如古医籍所说的:“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魂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则神烦;切切所思,则神败。”于是便短命夭亡。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