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医药典故正文

滑寿弃儒从医服务民间

医道的魅力往往会促使人们主动把医德和医术精炼为德艺双馨,同时高尚的医德和精妙的医术又会反过来滋养医家淡泊明志,以更加豁达的境界去济世苍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滑寿(字伯仁,自号樱宁生),从放弃科举之路转为研习医道的那一刻开始,便执着信仰,不为名利所动,终生游走于民间治病活人,留下了厚重的人生轨迹。

滑寿的祖籍在河南襄城,他的祖父和父亲因为在江南做官,便迁居到仪真(今江苏仪征),后来徙居于余姚(今浙江余姚)。在仪真出生的滑寿,很小就机警敏捷,学习儒家经籍和其他诸子百家著作,每天能铭记千言;下笔写诗做文,文辞也很有意境和思想。

弱冠之年以后,真正静下心来思量人生追求时,滑寿突然发现所崇尚的是闲适恬淡的生活,而并非立志于官场的平步青云。思前想后,已经参加过乡试的滑寿,果断放弃了科举之路,横下心来决定操医为业。

丰厚的文学素养为滑寿习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时京口(今江苏镇江)名医王居中客居在仪真,滑寿多次前去拜访,最终以诚心感动了王居中。王居中认为,中医学起源于黄帝、岐伯,医者首先应该精通《素问》《灵枢》。于是他从这两部书的学习开始教授滑寿从医之道。

学习中,滑寿发现在当时流传的《素问》《灵枢》版本中有很多错简之处,便把书中的内容分为藏象、经度等十大类,进行研习注释,整理成为《读素问钞》;而在学习《难经》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相同的错简问题,他便把《难经》进行注释,整理成为《难经本义》。

滑寿的学习医道的方法得到老师王居中的嘉奖,更进一步激发了滑寿学医的兴趣和激情。春去秋来,就这样,在辨证创新的学习中,滑寿的医术日益精进。后来他又深入钻研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之刘元素(字守真)、李杲(字明之)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奔赴山东东平钱乙的故乡跟随高洞阳学习针法的精髓,医术逐渐达到了“治疾无所不中”的至高水平。

曾经有一人患有消渴病,众度医生认为这个病人是因为肾虚水竭,津液不能上升而导致的,于是用温补肾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服药后,病人的口渴症状更加明显,而且还复发了眼疾。最后便请滑寿治疗。“水不足应该济之以水,从来没有听说水不足而用火济之的。”诊察完病人的情况后,滑寿无奈地说。遂改用寒剂下之,先去其火毒,继勇苦寒清之剂,很快,病人得到了康复。

医乃仁术,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医道学成之后,滑寿没有定居于城市,而是选择游走于江南乡野,回到民众的身边,为他们解除疾病的苦痛。所到之处,无论贫富,只要有人邀请,他都全力前往,不计报酬。同时,滑寿还不重虚名,他本姓刘,学医后更名为滑寿,在淮南称自己为滑寿,在吴中改称伯仁氏,在鄞越则自称樱宁生。明朝建立后,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亲自来到余姚,邀请滑寿出仕为官,滑寿不愿,最终刘基惋惜而去。

德艺双馨为滑寿赢得了“神医”之美誉。在当时江南,医生的声望没有超过滑寿的。而病人都认为只要能得到滑寿的诊治,自己的疾病就有非常大的治愈希望;哪怕是能得到滑寿的一句话,无论生死都感觉没有遗憾了。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曾把滑寿与同一时期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字彦修,被后人尊称为丹溪翁)作对比,认为滑寿“技艺之精不下丹溪”。

诊治疾病之余,滑寿还常常和当时的名士元代著名文学家揭傒斯之子揭汯、翰林院编修朱右、元代著名诗人戴良、明初著名史学家宋濂等一起吟诗作赋,饮酒弹唱。其中,揭汯、宋濂曾经为滑寿的著作作序,朱右则专门为滑寿作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滑寿的社会影响力。

滑寿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众多,其中以针灸方面最为突出。他撰写的专著《十四经发挥》,把督任二脉提高到与十二正经同等的地位,厘定657个穴位,分属于十四经脉;他所倡导的循经取穴方法,一直为后世针灸医生所遵从。滑寿在针灸学承上启下方面做出的业绩对我国针灸学繁荣以及针灸学在日本、朝鲜等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代针灸宗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承淡安曾说:“针灸得盛于元代,滑氏之功也”。

以民为本是弘扬医道的根本所在。滑寿年过古稀依旧鹤发童颜,步履矫捷,畅饮无数。他在回望自己一生的足迹时,一定会是充实而幸福的。因为他顺从内心追求,用毕生所学来护佑苍生健康,赢得了民心。民心在,一切都不会如梦如烟。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上一篇:诸葛亮妙用淡竹叶

下一篇: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