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蒲松龄不仅长于写神鬼狐妖,且擅长岐黄之术,流传于世的医学科普著作有《药崇书》《伤寒药性赋》等专著。此外,他的通俗杂著和诗文中也对医学多有涉及,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医学宝库。
《药崇书》
《药崇书》成书于康熙四十五年,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是蒲松龄收集、编纂的一本偏方、单方、验方集,共收二百五十八方,列病症二百零七种,分四十部。书中所收之方,大多来自当地民间行之有效的土方、单方、验方。另一部分则采录自《肘后方》《千金方》《外科正宗》《本草纲目》等古籍中适用于山村的一些小方。方中所用之药,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果,如大蒜、姜、黄瓜、韭菜、萝卜、枣叶、枣等,昂贵的药材概不收录。治疗之疾病也是乡村常见病、多发病、急症和重危症。该书栏目清楚,查阅方便,宛如现代的诊疗手册。
蒲松龄在序言中说:“疾病,人之所时有也。山村之中,不惟无处可以问医,并无处可以市药。集思偏方,以备相邻之急。”收方的原则是“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深知人民罹患疾病之苦,洞晓群众问医求药之难,从而辑成这部既方便又实用的大众医学手册。
《伤寒药性赋》
《伤寒药性赋》是注解《伤寒论》的一篇赋文。它以乡村庶民百姓为主要阅读对象,通俗易懂,句短字少,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是一篇医学科普大作。
在这篇赋文中,作者采用韵文赋体形式,概括地介绍了《伤寒论》中的两百余方剂和八十多味中药的药性知识。对每个方剂和每味中药,从药理、药性和治疗等方面做了注解,文字简明扼要,为初学者的理解记忆创造了条件。
《疾病》
《疾病》篇是蒲松龄编写的《日用俗字》中的第十九章,写成于康熙四十三年,目的是向广大乡民普及医学知识。《疾病》篇为七言歌诀,共五十二句,虽然只有三百六十四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开头提出“人生疾病有多般”,接着叙述了七十多种疾病,以及有关的防治知识,其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多科,内容包括了病名释义、症状描述、治疗方法和治验总结等。
《草木传》
《草木传》又名《草木春秋》《药性梆子腔》,是一部用拟人化的手法撰写的宣传中药知识的戏剧。全剧十回,约两万七千字,剧情跌宕起伏,人物个性突出,想象丰富奇特,把六百余味中药的药性、功用、相使、相反等形象地做了不同程度的介绍。这种利用戏剧艺术普及医药知识的形式,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医学科普的一个创举。
剧中的主人公是甘草,传说中的中医鼻祖神农是剧中的“皇帝”。全剧围绕着甘草这个人格化的主要形象,各味中药根据其药名、药性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性格,通过剧中人物的动作、对白、唱段,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中药人物群象。如甘草具有和诸药、解百毒、补益中气之用,作者就把它塑造成一位淳朴、刚直的国老形象;草决明具有平肝、清热、明目之用,作者便安排他为善卜周易、兼治眼疾的算命先生。在剧本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药性、药理巧妙地融会到剧情中去。《草木传》既宣传介绍了药学知识,又使人们欣赏了文学艺术。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