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人体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度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什么
先天性胃下垂多见于皮肤苍白、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腹壁松弛、腹肌薄弱者。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下垂。
后天性胃下垂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病的并发症等;或腹肌松弛、腹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气喘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有腹部不适、饱胀重坠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嗳气、便秘等现象。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