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介绍
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精分症)是各类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相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1986年国内的一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精分症总患病率为5.69‰,时点患病率为4.75‰患病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目前,有关精分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现代西医学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抗精神病药物、胰岛素休克、电休克和精神治疗等。然而,本病的复发率较高,国内有关研究资料指出,出院两年以上的病人复发率为29.9%~51.7%。有部分病人病程迁延,可发展成为慢性衰退状态。
中医学没有类似病名,一般归属于中医癫狂病的范畴。我国古代医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对包括精分症在内的精神疾病有了一定认识。《黄帝内经》中的“癫狂篇”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篇论述精神病的专篇。此后晋代葛洪、隋代巢元方等都对精分症行为离奇、思维荒谬、情感变化莫测等症状特点做了生动描述。唐代孙思邈第一次将各种癫狂病统括于脏腑虚实寒热辨证体系之中,同时将妇女、儿童的专有精神病分别附列于妇科、儿科中论述。金元时期,刘完素的火热说和张子和、朱丹溪的痰浊说深化了中医对精神病病因学的认识,影响甚广。清代王清任提出气血失调引起脑脉凝滞致发癫狂的气血说,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所创癫狂梦醒汤、血府逐瘀汤,迄今仍是治疗精分症的常用方剂。清末,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对中医精神病学也产生了影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既注重痰火学说,又结合西医精神病学的某些认识,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初步尝试。
现代自1951年2月15日《人民日报》首次登载朱琏用针灸的方法治愈精分症后,有关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不断出现。初时,多将精神分裂症混于各种精神病中,统称精神病或癫狂证960年代后,精神分裂症在中医学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疾病防治单元加以研究。直到1990年,据统计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的中医研治精神分裂症的文献近600篇。累计报道病例(个案除外)约15000余例。仅1951~1965年间的针灸文献就超过了200篇。各地医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精分症进行了探讨:在诊断学方面,在积极探索辨证论治规律的同时,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定性定量化、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患者舌象和脉象的变化以及经穴导电量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应用等,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治疗方面,除按辨证论治外,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减少了西医传统疗法给病人带来的副反应和恐惧心理,提高了中医治疗的有效率和远期疗效。目前,国内文献报道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在机理研究方面,近年来,不少医者对精神分裂症与瘀血的关系较为重视,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甲皱微循环有异常,经活血化瘀法治疗后,异常指标随着症状的改善而改善。
精神分裂症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精神分裂症 精神疾病 免费索取精神分裂症资料
上一篇:国医大师何任:精神分裂症中医自古就有妙方 下一篇:精神分裂症的病机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