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诊断方法有望、闻、问、切,即四诊。舌诊属于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
舌诊原理
舌和各脏腑通过经络互相联系,各脏腑的气血津液和功能状态都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舌。根据《黄帝内经》记载,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之筋,其别者,别人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等。这些都说明五脏六腑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联系。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舌的味觉可影响食欲,与脾主运化和胃的受纳功能有关。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之化源,对全身各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舌象不仅仅反映了胃肠的功能状态,而且也代表了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然而五脏六腑之精又都归藏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其经脉系于舌,因此说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后天脾胃和先天肾而与舌相联系,所以五脏六腑的病变都可以反映于舌象。
舌诊内容
中医舌诊的内容包括舌质、舌苔、舌动态等。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质分为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为苔质、苔色两方面。
舌诊还应参考脏腑在舌面的定位。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边属肝、胆。
正常舌象
正常的舌象是:舌体胖瘦适中,转动灵活;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颗粒均匀,干湿适中,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
肾虚的常见舌象
肾的经脉挟舌本,当肾的气血阴阳发生异常时,就可能在舌上表现出来。与肾虚有关的舌象变化有如下几个方面:
1、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舌质比正常舌红,呈绛红色,舌面无苔,为肾阴虚的表现。
2、舌体比正常舌胖大,舌质比正常舌淡,娇嫩,舌边有牙齿印,舌苔白,为肾阳虚的表现。
3、舌面没有舌苔,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是肾阴虚损严重的表现。
4、舌苔发黑,有两种情况:一是舌质红,舌苔发黑而干燥,甚至干裂,或生芒刺,为热邪极盛、肾阴枯竭的表现,为危重证候;二是舌质淡,舌苔黑而滑润,为肾阳虚衰的表现,也是危重证候。
5、裂纹舌: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明显的裂纹,称为“裂纹舌”。裂纹舌多为肾阴虚的表现。
6、舌根属肾,因此,舌根部位的变化反映肾脏的情况。比如,舌的其他部位有苔,而舌根部位没有苔,是肾阴虚的表现。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