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赵县东部梨区的中心范庄村,每年农历二月二要举办隆重的“龙牌盛会”。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仪式之完整,规模之宏大,在中国“二月二”节俗中和祭龙活动中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龙文化园地里的一支奇葩。
范庄“龙牌会”以供奉龙神牌而得名,术制的神牌正中刻写“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十二个大字,周围雕刻盘绕的金龙。正是这个特殊的牌文,令民俗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大感兴趣。认为在全国各地的龙神祠里根本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牌文。说明范庄人把龙尊奉为极其崇高的万物主宰之神。当地人过春节供奉的“天地神”,上面加了佛像。这两种“天地神码”上,均写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的牌文。而没有“龙之神位”四个字。显然,范庄“龙牌会”的主神“龙”,是超呼“天地三界”而更为尊崇的神。在范庄人的心目中,他们供奉“龙”,更不同于遍地奉祀的“龙王庙”里的专管水的“龙”。历史上,范庄村也有龙王庙。但一直是无法与“龙牌”相提并论的。那么,范庄“龙牌会”供奉的龙神是个什么概念?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在范庄,普遍流传着“勾龙化白蛾”的故事。传说龙牌上的龙神是勾龙,是范庄人的祖先。他是共工的儿子,颛顼时为土地神,尊为社神。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怒触不周山。共工与颛顼的矛盾殃及到勾龙。勾龙就来到范庄一带定居,疏导洪水,治理沙荒,种植五谷,造福人类。颛顼闻讯后,害怕勾龙的势力壮大起来于己不利,要追杀勾龙。勾龙敌不过强大的颛顼,又怕连累当地百姓,便化白蛾飞起。这个传说奠定了范庄“龙牌会”的信仰基础,即祖先崇拜。范庄人为了尊崇先祖,纪念勾龙的功绩,以白蛾为崇拜偶像,把勾龙尊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而世代供奉。
范庄的龙牌平时不供奉在庙里,而是供奉在会头家中。全村共有19户会头,每户供奉一年,周期性轮换。会头负责每天上香上供,每逢初一、十五本村或者外村的人就有来向龙牌烧香许愿的。
每年农历的二月,都要举行龙牌会,拜搭专门的龙棚,请出龙牌供人们祭。在范庄人的观念中,勾龙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为几年他二举行的龙牌会也就成为当地一午中最大的节日,其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春节;而且龙牌会的影响范围远及方圆近百里,参加者达几十万人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外学者的参与,新闻媒体的介绍也逐年增多,龙牌会的名声越来越大。
龙牌会期间道路两旁的墙壁和电线杆子上都要贴上各式各样的标语,内容大致是“积德行善保平安”“吉庆有余岁岁平安”“锣鼓喧天迎盛会”之类。街道上空也要装饰上一排
排五彩缤纷的彩挂。“龙牌会”期间村里小学放假三天,范庄的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其礼仪程序大概是:
腊月十六上午九点开龙牌会预备会。
正月初六上午九点邀茶。
正月初七上午九点庙会条理、布骤、定向会。
正月二十六上午九点庙会具体安排落实会。
二月初一早五点至初四下午三点戒五荤。
二月初一早五点龙棚挂神。
二月初一早九点请龙牌进龙棚,十一点升起龙旗。
二月初二下午两点响棚。
二月初二、初三晚八点三十分放烟火。
二月初四下午一点舍饭。
二月初四下午两点往回请龙牌。
二月初六午前九点迎送龙牌。
二月初六午前十二点各摊账目向会计报清。
二月初六晚十点向龙牌老人家报账。
请龙牌仪式安排在每年的二月初一。上午九点钟仪式正式开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院子里所有的人一起向龙牌跪拜三次,并在一位老太太的带领下、齐声高喊:“南无——”(老太太领)“——阿弥陀佛”(众人应)。龙牌被十几位青壮年男子抬出院子,放在轿子里。整个队伍开始启动。十一点钟龙牌被安放在龙棚的正中位置。此时,龙棚所在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广场上的所有人员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吟诵声中,一齐向龙牌跪拜。拜毕,请龙牌仪式结束,龙牌会进入正常参拜阶段。
从二月初一到初四,龙棚里按时有唱经、祭祀活动,范庄村的村民都要到龙棚里上香祭拜。以范庄为中心,方圆近百里的人们大都来龙牌会上烧香许愿或还愿祭拜。仅二月初二正会这一天,到会上来的人不下十万,四天会期,到会上的人次多达四五十万人。进香者既有个人,更有以村庄为单位组成的进香团。进香者以中老年妇女为主,男子较少。凡是团队进香都是敲锣打鼓而来。龙棚门口的捐款桌前总是有人在捐钱,捐款人、钱数都写在一个本子上,一般捐的都是油钱,还有的是还愿的钱,捐款数少者5元,多者几十元、上百元。除了在捐款桌前捐款外,更多的人直接到供奉龙牌的香案前,将钱递给在龙牌前侍奉的中老年妇女,她们接过钱以后,都要把钱对着龙牌晃一晃,然后再放进功德箱内。在香案前捐款的数目一般一两元,多者十元。据说,过去的几年中,1996年的香火钱收了六七万,是比较多的一年,一般年景,香火钱在三四万元。龙棚内香案前有专门的老太太负责看香,所谓看香,就是根据香燃烧的情况,预测上香者的吉凶祸福。据了解,龙牌会的捐款,除了用来支付龙牌会期间的各项开支以外,有余款便捐给村里的学校,用于办学。
在龙棚门口东西门柱两旁,各放着一个水缸,缸里有水,还放着一根木棍,带着孩子的人们总是让孩子拿起木棍在水缸里搅几下,这是龙牌会上的一个习俗,还有一个顺口溜专门解释这个习俗:“搅搅缸,不生疮;搅搅瓮,不生病。”人们边搅边念这个顺口溜。
龙牌会上的花会表演,集中在初一、初二两天。二月初二是龙牌会的正会,据了解,这一天共有31档子花会来会上表演。各档花会来到广场以后,先到龙棚内向龙牌祭拜一番,然后在广场指定的位置进行表演。表演的民间文艺形式主要有秧歌、旱船、跑驴、高跷、打落子(类似于山东的花棍舞)等。表演时面向龙牌,表演结束,都要到龙牌前跪拜,这种表演带有娱神的性质。
初一、初二晚上广场上放电影,电影使用的是16寸放映机的小银幕。初二和初三的晚上有两场焰火,所放的礼花、鞭炮也是由附近的烟花厂免费提供的。
二月初四下午一点,在龙棚前有“舍饭”仪式。
初四下午两点,往回请龙牌。往回请龙牌也有花会参加,也要念诵经文,但不如初一请龙牌时规模大。二月初六上午九点,还有一个迎送龙牌的仪式,将龙牌移到下一个会头家中。
至此,龙牌会基本就算是结束了。
整个龙牌会期间孩子们自然是最高兴的。龙牌会期间,女孩子们画着红红的脸蛋,穿着以红色为主的衣服,头上扎着五彩的绸子,眉宇间点上红痣,男孩子也穿上新衣服。从家长们对孩子的打扮上,也可以看出对龙牌会的重视。从小就接触、参与这种仪式;不断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孩子们,但愿能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着,弘扬者。
“龙牌会”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其积极作用和民俗文化价值引起专家关注。近几年来,每年龙牌会都会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感受这一民间盛会。如今,赵县范庄龙牌会已经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