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解表(祛邪)次之。体虚感冒大致又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在用药上也有一定区别。
辨证治疗体虚感冒
气虚型
最为常见,以老年体弱者居多。表现为少气懒言,周身乏力,咯痰无力,或有自汗症状,舌淡苔白,脉象沉而无力。治疗以益气解表为主,可选用“参苏饮”(丸)加减,也可选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可常服补中益气丸。
阴虚型
较多见,尤其是妇女更年期易发。表现为周身不适,五心烦热(微热),夜寐盗汗,干咳痰少,咽喉干痛,夜间更甚,口渴多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以滋阴生津、疏表散邪、清热和阴为主,可用“加减葳蕤汤”加减化裁。
血虚型
也较常见。此类感冒常见于产后、术后失血过多,或因用脑过度而使阴血消耗太过,或因气滞血瘀造成阴血亏虚者。表现为头晕,心悸,困倦欲寐,周身乏力,舌淡白、苔白或薄白,脉弱无力。治疗以养血解表为主,方用“葱白七味饮”加减。
阳虚型
较少见。此类感冒是因患者素体阳虚,又复感风寒之邪,导致阳气更虚所致。表现为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疗以助阳益气,发汗解表为主,可选用“再造散”加减。如心肾阳虚出现肢体浮肿、心慌气短等,也可选“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加减。
上述几种体虚感冒,有时会以混合的证型出现,如气血双虚、气阴两虚、血阴两虚等等,临床须详辨后灵活加减施药。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