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分泌、代谢、营养和肾脏疾病 --> 痛风 --> 常年痛风能根治吗?

常年痛风能根治吗?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以下病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石和尿酸盐性肾病。

 痛风是一种什么病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以下病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石和尿酸盐性肾病。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指出,痛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现代医学亦认为,原发性痛风与酶及代谢缺陷等有关,多半有家族史。国外报道为10%~25%,国内也有相似报道。该病最初出现症状的年龄可以从十多岁开始,一直到80岁左右,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不少病人在症状出现前,血中尿酸浓度早就明显增高。女性病人约占5%,多数病人于绝经期后才出现症状。

 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日痹证”。

 过去我国痛风发病率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组权威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近两三年来我国痛风患者增加一倍多,其中95%为男性。临床发现我国痛风患者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引起医学界的高度警惕和关注。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有:急性关节炎、泌尿系结石和间质性肾炎。其中,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最多见。表现为脚的大拇趾急性红、肿、痛,病情突然发作,疼痛剧烈,患者常因剧痛不能入眠或痛醒。数天后可自行缓解。病情呈间歇性发作,诱发因素有饮酒、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过度劳累和寒冷的刺激等。病程较长的患者可有泌尿系结石和间质性肾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轻度外伤、暴食高嘌呤食物或过量饮酒、手术、疲劳、情绪紧张、内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疼痛进行性加重,呈剧痛。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光泽、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有明显触痛。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最常见(足痛风),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包括发热、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增多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周期愈来愈短。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会发作数次,出现慢性关节症状,并发生永久-陛破坏性关节畸形,手足关节经常活动受限:少数病例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关节亦可受累。关节黏液囊壁与腱鞘内常见尿酸盐沉积,手、足可出现增大的痛风石并排出尿酸盐结晶碎块,甚至破坏肾小管。引起间质性肾炎。

治疗原则

 急性期消炎止痛,可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小剂量激素或秋水仙碱等。缓解期控制血尿酸水平.包括减少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前者用别嘌呤醇,后者用苯溴马隆和小苏打等。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耐心长期服药是成功治疗的不二法门。如果服用降尿酸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因痛风不再发作而停药、血中尿酸不久后会再度升高.通常痛风也会不定时再度发作。无症状之高尿酸血症大多不需要服药,但应找出其基本原因。并可使用饮食疗法降低尿酸以及预防痛风发作。如果曾经发作过就要积极治疗!如果有过关节炎发作,就要开始(低嘌呤)饮食控制,之后若是再有发作,就要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这样一来既可使痛风不会再发作,更可避免痛风并发症的产生。即使现在不痛还是要长期服药,因为根据观察,没有治疗的痛风患者,几乎都会患痛风石,虽然痛风石大部分时间不会疼痛,但它对关节的破坏是持续进行的。

 如何预防

 为防止痛风复发,应做到每天多饮水,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不喝酒,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动物内脏的摄入(减少食物嘌呤摄取),以减少外源性尿酸形成。具体为少吃动物内脏、海产品、荤汤类食物: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

|<< << < 1 2 > >> >>|

痛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痛风  常年痛风能根治吗 免费索取痛风资料

上一篇:十八味党参丸治痛风不留手        下一篇:40~65岁肥胖男性易发痛风

>> 返回首页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