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癌症肿瘤 --> 食管癌 --> 食管癌专业治疗法

食管癌专业治疗法

中医认为食管癌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行瘀、消积为主,但均应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养血,温补脾肾疗法,但亦需结合开郁理气,化痰行瘀之法。然食管癌乃积渐而成,多见阴伤,故治疗不可过用辛散香燥之药,但也不可过用滋腻之品,皆因胃喜润而恶燥,喜清淡而恶粘腻,其气以和降为顺之故。过于辛燥或过于滋腻,易伤胃中津气,胃气一伤,渚药罔投,势必不救,这是治疗中必须注意的。

  中医认为食管癌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行瘀、消积为主,但均应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养血,温补脾肾疗法,但亦需结合开郁理气,化痰行瘀之法。然食管癌乃积渐而成,多见阴伤,故治疗不可过用辛散香燥之药,但也不可过用滋腻之品,皆因胃喜润而恶燥,喜清淡而恶粘腻,其气以和降为顺之故。过于辛燥或过于滋腻,易伤胃中津气,胃气一伤,渚药罔投,势必不救,这是治疗中必须注意的。

 食管癌专业治疗法

 (1)药物治疗

 1)痰气交阻证。

 主证: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情绪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细而滑。

 治法:理气降逆,燥湿化痰。

 方药:旋覆代赭汤(《金匮要略》),旋复花(包煎),代赭石,人参,法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

 气虚加黄芪黄精,血虚加当归、首乌各,阴虚沙参麦冬各,阳虚去法半夏,加熟附片,桂枝,胸痛加延胡索山楂谷芽麦芽各,大便溏泄去代赭石加白术,茯苓,扁豆各,气郁胸闷加郁金,全瓜蒌,厚朴

 分析:方中旋覆花消痰下气;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化痰降逆,散结止呕;人参、甘草、大枣扶睥益胃;全方降气、消痰、和胃。对食管癌患者出现的胸痞呕恶,嗳气呃逆,腹胀便溏等症状的缓解甚为有效。

 2)痰瘀互结证。

 主证:吞咽困难,甚则水饮难下,胸背疼痛,固定不移,泛吐粘痰,大便坚硬,或吐下如赤豆,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有瘀斑或带青紫,脉细涩。

 治法:化痰软坚,活血化瘀。

 方药:启膈散(《医学心悟》),合桃红饮(《类证制裁》),沙参,茯苓,丹参,川贝,郁金,砂仁壳(后下),荷叶蒂,杵头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威灵仙

 瘀血甚蒂加三七赤芍、蜣螂虫;泛吐粘痰者加海藻昆布、黄药子;服药即吐,难于咽下者,可先服玉枢丹,再服煎药。

 分析:方中丹参、郁金、砂仁壳、桃仁、红花、归尾、川芎活血化瘀,利气开郁,沙参生津润燥;川贝、茯苓、威灵仙渗湿化痰散结;荷蒂、杵头糠化湿和胃降逆。全方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甚切痰瘀互结之病机。

 3)热毒伤阴证。

 主证:吞咽梗涩较重,吞咽困难,胸骨后灼痛,口干咽燥,心烦不寐,或潮热盗汗,溲赤便秘,舌红少津或紫绛或裂纹,舌苔薄黄或少苔,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瘀。

 方药: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玉竹,菱冬,生扁豆,天花粉,冬桑叶,生甘草。

 热毒者加银花、山豆根、蜂房、紫草根;咽燥口干者加生地、丹参、玄参;潮热盗汗者加银柴胡、地骨皮知母;肠中燥屎,大便不通者加大黄何首乌。中病即止,以免再伤津液。抗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等。

 分析: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为清热,滋养肺胃之阴,生津润燥;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冬桑叶清宣燥热。全方滋养合用,清热养阴,生津润燥。但养阴清热有余,解毒散瘀之力缺乏,故应用本方时,务必加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药,方能收效。

 4)气血两虚证。

 主证:长期梗阻严重,水饮不下,形体消瘦,面白气短,语声低微,头晕心悸,肢倦体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健脾。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人参,自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梗阻严重者加生半夏、生南星、急性子等;纳呆腹胀者加鸡内金、焦楂曲、枳壳;便溏腹泻者加炒苍术,淮山药、口干咽燥者加沙参、麦冬;放疗后白细胞减少者加黄芪、枸杞子、鸡血藤;恶心呕吐者加炒竹茹,代赭石、制半夏。

 分析:本方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白术健脾化湿,茯苓健脾渗湿,甘草甘平益气和中,四药合用既补气又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熟地补肾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白芍养血和营,柔肝止痛,四药合用补血活血。全方共奏补气养血之功,若加用解毒散结之药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天葵子等,则效果更佳。

 5)气虚阳微证。

 主证:长期饮食不下,面色咣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胫肿,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细弱或沉细。治法: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方药:补气运脾汤(《统旨方》)合右归丸(《景岳全书》),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砂仁(后下),半夏曲,生姜,大枣,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肉桂(后下),熟附片。

 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炒竹茹;便溏腹胀者加炒苍术、炒枳壳、木香;疼痛加延胡索、乳香没药

 分析:补气运脾汤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汤组成,益气健脾,加黄芪、大枣,加强益气补中升阳之功。陈皮、半夏、砂仁、生姜行气和胃降逆。右归丸以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补肾填精,滋阴养血,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等温补肾阳,为阴中求阳之法,既温补肾阳又填精养血。两方合用,共奏温补脾肾之功。病至气虚阳微,一般宜行进温脾益气之剂,以救后天生化之源,待能稍进饮食或药物之时,再以暖脾益肾之方,或两方合用,或两方交替服用,徐徐图之

 (2)针灸治疗

 1)穴位:①组:廉泉RN23、鸠尾RN15、巨阙RN14;②组:上脘RN13、中脘RN1Z、下脘RN10;③组:玉堂RN18、膻中RN17、中庭RN16;④组:璇玑RN21、华盖Rn20、紫宫RN19;⑤建里RN11、胃上(双);⑥组:不容ST19(双)、承满ST20(双);⑦组:梁门ST21(双)、关门STZ2(双)、太乙ST23(双)、滑肉门ST24(双)。方法:提插手法,不留针。用26号2寸毫针。体弱者小提插,10~20次,刺激时间10~20秒;体强者,大提插,30~40次,时间30~40秒;一般用中提插,20~30次,时间20~30秒。每次针1组,依次轮流使用,每周3次,15次为一疗程,休息2周,继续治疗。

 2)穴位:①组:膈俞BL17、膈关BL46、内关PC6、胃俞BL2L;②组:天突RN22、足三里ST36、中脘RN12、公孙SP4。

 配穴:痰多便秘者,加丰隆BLL7、大肠俞BL25、天枢ST25。胸痛引背者,加心俞BL15及胸背部阿是穴。痞塞噫气者,加大陵PC7。方法:两组主穴间日交替运用一次,休息3天,再间日交替运用一次,共3次(即15天)为一疗程。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可使用第1组选方;中上段食管癌可使用第2组选方。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行针20~30分钟,同时让患者配合吞咽动作或饮水30~50毫升。

 3)穴位:天突RN22、膻中RN17、足三里ST369

 方法:针刺、留针30分钟。

 以上所述3种针刺治疗食管癌,对解除食管癌梗阻效果显著,可作为食管癌治疗的辅助疗法。

 (3)穴住照射疗法

 穴位:膻中RN17、巨厥RN14、膈俞BL17、中脘RN12、足三里ST36。

 方法:随症加减穴位取穴。用激光血卟啉机波长6280A以齐通红、环辛四烯为泵浦染料激光器之染料源,红光输出功率为200mW,脉冲频率为20次/秒,光纤距皮肤1cm,光斑1cm2,功率密度为254.77nV/cm2。每穴照射5分钟,每周照射1次,6次为一疗程。

 此法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梗噎症状,机制尚不清楚。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食管癌,是古老的针刺疗法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治疗食管癌的方法。

 (4)局部注射疗法

 药物:复方五倍子注射液4ml,丝裂霉素2mg,两药混匀。

 方法:内镜直视下用NM-IK内镜注射针将药物经活钳孔分4~5点注射到肿块部位,每点约注射0.5~1ml。每周1次,共4次。

 分析:复方五倍子注射液中五倍子降火化痰,诃子敛肺利咽生津,明矾收敛止血祛风痰。现代医学认为复方五倍子液局部注射能协同蛋白质凝固,血管栓塞,配合丝裂霉素,能使肿瘤细胞坏死。

 (5)按摩疗法

 用“三焦分治”手法:在上焦(由天突RN22-鸠尾RN15)用按法;至鸠尾RN15处,一手按穴位,另一手向下行(中焦,鸠尾RN15-神阙RN8)用摩法,手法不急不缓,摩至神阙RN18处,复换为揉法,缓缓下行(下焦,神阙RN8-曲骨RN2),每按摩一次,约进行20遍。有疏通经络,消瘀导滞,畅行气血,补益脏腑的功能。

 (6)气功疗法

 气功锻练能防治肿瘤,是因为气功能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增强正气,安宁心神,疏通经络、强健筋骨。在明代《丹台玉案》中就有气功导引治疗食管癌的记叙。

 1)练功要领:①松静自然;②意气合一;③动静结合;④上虚下实;⑤循序渐进。

 2)常用功法:①松静功;②郭林新气功;③内劲一指禅。

 (7)药膳疗法

 鲫鱼丸:大鲫鱼一尾,自死者用,活者不用。割腹去肠杂留鳞,大蒜去净皮后薄切片填入鱼腹中,仍合为一尾。用湿纸包定,以麻皮缚之,再用黄泥厚固干,以糠火煨熟,取出去鳞刺骨,将内入平胃散末(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捣和为丸,梧桐子大,晒干收藏,勿令泄气,每服30丸,空腹米汤饮。

 

食管癌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食管癌  专业治疗方法 免费索取食管癌资料

上一篇:食管病变易误诊        下一篇:食管癌的中晚期症状你知道吗?

>> 返回首页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