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护理知识
大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其常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随着癌肿的增大,逐渐出现大便扁细、排便费力,甚至出现腹痛、腹胀等梗阻表现。行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已,并没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这件事,他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排便,自己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差别。或者让他知道只有患者自己知道肛门在腹部,没有人能发现这个秘密。
手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侧卧位,使人工肛门的一侧在上,这样可避免粪便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人工肛门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并涂以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定时用手指带上指套扩张人工肛门,当大便变细时,扩张更为需要。
应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有几天没有大便,可服用导泻药或到医院进行人工肛门灌肠。为防止腹泻,要注意饮食卫生,并少吃纤维素类食品或生冷、油腻的食物。
若病人有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硬块、腹块、腹水、肝脏肿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早期发现转移等情况。
四、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病人的护理
(一)方法:
取无菌8号婴儿导尿管1根,将导管的一侧置于肿瘤床的创面(若回盲部或升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肝脏下右侧结肠旁沟;若结肠脾曲部或降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左侧结肠旁沟达脾下极;若是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盆腔内),导管的另一端引出腹腔后在腹壁肌层潜行约5
cm,再在腹壁上穿一小孔将导管引出,并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腹壁上。待伤口愈合后开始腹腔局部化疗,将5-Fu 500 mg和卡铂100
mg溶解入0.9%的氯化钠溶液500 ml中,快速注入腹腔,1/d,连续5
d为1疗程。每月重复1疗程,共6疗程。天冷时,为避免冷液体对腹腔的刺激,宜将液体预热至37℃左右。腹腔化疗期间,不用其它抗肿瘤药物或方法治疗。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对症、支持疗法。化疗前后检查血常规、GPT等,每月复查肝脏B超、血清癌胚抗原(CEA)1次,便于对肿瘤的追踪观察及疗效的评价。
(二)护理
1、腹腔内化疗的疗效:腹腔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药代动力学的特点,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血和腹腔淋巴系统中以及肝脏中恒定维持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使术中脱落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或残存的微小癌灶以及腹腔常见复发转移部位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直接受抗癌药物的攻击。Speyer等发现,抗癌药物经腹腔内注入后数小时,腹腔内的药物浓度为血浆内浓度的400倍,Derick等发现腹腔内用药可使腹腔表面5-Fu浓度比血液中浓度高300~2
200倍。大肠癌术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肝脏和腹腔。因此,腹腔局部化疗是控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
2、腹腔内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内注射抗癌药物后,大多数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在肝内代谢解毒后进入体循环。少量药物经腹膜廓清,药物通过腹膜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但腹膜廓清力仅占全身廓清力的1/10。由于腹腔局部的药物浓度远高于全身其它部位,所以,与全身化疗相比,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轻得多。在我们所观察的32例术后腹腔化疗的病人中,无1例出现化学性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肠麻痹等并发症。25例病人在疗程的最后几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差,下腹部坠胀、隐痛不适等,一般病人都可以忍受。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表现因人而异,一般外周血白细胞都在正常范围,仅有1例病人在两个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2.0×109/L,经对症支持治疗1月后,外周血白细胞升至4.5×109/L,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32例病人在腹腔化疗期间无1例死亡。
3、腹腔内化疗的护理:化疗管阻塞的情况:发生导管阻塞,占75%。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大网膜或肠管周围组织包裹了导管腹腔端局部,此时推注药物时可明显感到管内压力增高,注药困难或药液从管中注入后又从腹壁隧道口流出。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注药前先用力压住隧道口,再用50
手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侧卧位,使人工肛门的一侧在上,这样可避免粪便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人工肛门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并涂以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定时用手指带上指套扩张人工肛门,当大便变细时,扩张更为需要。
应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有几天没有大便,可服用导泻药或到医院进行人工肛门灌肠。为防止腹泻,要注意饮食卫生,并少吃纤维素类食品或生冷、油腻的食物。
若病人有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硬块、腹块、腹水、肝脏肿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早期发现转移等情况。
四、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病人的护理
(一)方法:
取无菌8号婴儿导尿管1根,将导管的一侧置于肿瘤床的创面(若回盲部或升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肝脏下右侧结肠旁沟;若结肠脾曲部或降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左侧结肠旁沟达脾下极;若是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盆腔内),导管的另一端引出腹腔后在腹壁肌层潜行约5
cm,再在腹壁上穿一小孔将导管引出,并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腹壁上。待伤口愈合后开始腹腔局部化疗,将5-Fu 500 mg和卡铂100
mg溶解入0.9%的氯化钠溶液500 ml中,快速注入腹腔,1/d,连续5
d为1疗程。每月重复1疗程,共6疗程。天冷时,为避免冷液体对腹腔的刺激,宜将液体预热至37℃左右。腹腔化疗期间,不用其它抗肿瘤药物或方法治疗。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对症、支持疗法。化疗前后检查血常规、GPT等,每月复查肝脏B超、血清癌胚抗原(CEA)1次,便于对肿瘤的追踪观察及疗效的评价。
(二)护理
1、腹腔内化疗的疗效:腹腔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药代动力学的特点,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血和腹腔淋巴系统中以及肝脏中恒定维持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使术中脱落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或残存的微小癌灶以及腹腔常见复发转移部位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直接受抗癌药物的攻击。Speyer等发现,抗癌药物经腹腔内注入后数小时,腹腔内的药物浓度为血浆内浓度的400倍,Derick等发现腹腔内用药可使腹腔表面5-Fu浓度比血液中浓度高300~2
200倍。大肠癌术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肝脏和腹腔。因此,腹腔局部化疗是控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
2、腹腔内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内注射抗癌药物后,大多数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在肝内代谢解毒后进入体循环。少量药物经腹膜廓清,药物通过腹膜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但腹膜廓清力仅占全身廓清力的1/10。由于腹腔局部的药物浓度远高于全身其它部位,所以,与全身化疗相比,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轻得多。在我们所观察的32例术后腹腔化疗的病人中,无1例出现化学性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肠麻痹等并发症。25例病人在疗程的最后几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差,下腹部坠胀、隐痛不适等,一般病人都可以忍受。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表现因人而异,一般外周血白细胞都在正常范围,仅有1例病人在两个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2.0×109/L,经对症支持治疗1月后,外周血白细胞升至4.5×109/L,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32例病人在腹腔化疗期间无1例死亡。
3、腹腔内化疗的护理:化疗管阻塞的情况:发生导管阻塞,占75%。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大网膜或肠管周围组织包裹了导管腹腔端局部,此时推注药物时可明显感到管内压力增高,注药困难或药液从管中注入后又从腹壁隧道口流出。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注药前先用力压住隧道口,再用50
大肠癌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大肠癌要如何护理? 下一篇:大肠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古代人长寿的十要诀
- 艾可扶正片治艾滋病显示良好临床前景
- 补脾益气食樱桃
- 山药健脾止泻补阴精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2年7月22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2年7月21日快讯
- 河南禹州药市2012年7月22日快讯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