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癌症肿瘤 --> 鼻咽癌 --> 鼻咽癌中医中药治疗

鼻咽癌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强调肿瘤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虚弱被视为癌变的内因。鼻咽癌的中医治疗原则为攻补兼施。补法主要是益气、养血、滋阴、温阳、调脾胃、益肝肾。此类药物具有减轻放疗所致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正气的作用。

 中医强调肿瘤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虚弱被视为癌变的内因。鼻咽癌的中医治疗原则为攻补兼施。补法主要是益气、养血、滋阴、温阳、调脾胃、益肝肾。此类药物具有减轻放疗所致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正气的作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培补脾胃是恢复人体正气的重要前提;肾为先天之本,阳常不足,阴常有余,阴阳气血,阳最重要,提高机体功能,恢复人体正气,重中之重在于温阳。攻法是祛邪的一种方法,它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此类药物易戕伐人体正气,损伤脾胃功能,如一味攻邪,势必引起人体正气更虚,反而不利患者的康复。但临床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又应扶正与祛邪二法交替使用,因为肿瘤病因虚致实,又因实致虚,二者互为因果,故治疗必须做到祛实补虚,即扶正与祛邪。二者如果配合适宜,则效果良好。目前临床上,扶正培本、活血化瘀为该病治疗常法,通过辨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也适时用于临床,以完成扶正祛邪之大法。

 对于鼻咽癌辨证分型治疗,我们比较推崇1978年湖南彬州NPC(鼻咽癌)会议上制订的内容:未经治疗的NPC分为3型:痰浊凝聚型、气血凝结型和火热内困型;经放疗、化疗后的NPC亦分为3型:津液耗伤型、脾胃失调型和阴血亏损型。

 1.未经放疗或化疗的NPC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

 (1)痰浊凝聚型
  证候:病属早期,涕中带血,鼻塞或微咳,口苦咽干,偶见头晕,头痛。舌质微红或正常,苔薄白,脉滑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利窍,消痰散结。
  方药:沙参苍耳子、石上柏、瓜蒌、生南星、生半夏、山慈菇、野菊花、山豆根、茜草根、白茅根白芷等加减。

 (2)气血凝结型
  证候:以颈淋巴结转移为主,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梦多,舌边尖红,黄白苔,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泄火,消肿散结。
  方药:玄参、丹皮、赤芍、夏枯草、钩藤龙胆草野菊花、石上柏、七叶一枝花、苍耳子、生南星加减。

 (3)火热内困型
  证候:以颅神经损害症状为主,头剧痛或偏头痛,复视,舌、面歪斜,鼻塞鼻衄,流浊涕,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舌边红,苔黄厚,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凉血熄风,解毒散结。
  方药:太子参、生地、赤芍、丹皮、入地金牛、蛇总管、旱莲草水牛角、山豆根、生南星、生半夏、蜈蚣全蝎僵蚕等加减。

 2.经放疗、化疗的NPC辨证分型治疗

 (1)津液耗伤型
  证候:口干唇焦,咽痛,胃纳尚可,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面干,苔光绛或有裂纹,脉细或细数。
  治法:养胃阴,清热生津。
  方药:知母、丹皮、鲜芦根野菊花天花粉、野百合、天麦冬丹参、桔梗、生地、石斛、沙参、女贞子、石上柏等加减。

 (2)脾胃失调型
  证候:胃纳不佳、厌食恶心、呕吐头目眩晕、倦怠乏力、腹满便溏、舌边红干、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或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养胃生津。
  方药:常用中药: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天花粉、麦芽、旱莲草、白茅根等加减。

 (3)阴血亏损型
  证候: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口渴不欲饮、舌质黯淡、苔灰黯或光净嫩红,脉细数。
  治法:滋肝肾,补气血。
  方药: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甘草、升麻、柴胡、女贞子、黄精菟丝子、玄参、麦冬等到加减。

 NPC病人在放疗、化疗中及治疗后,主要有消化功能紊乱,骨髓抑制,免疫功能减退,口咽腔及鼻咽粘膜糜烂、溃疡、肿痛,口干舌燥和唇裂咽痛等毒副反应。给予益气养阴、生津润燥、调理脾胃、滋补肝肾等中药治疗,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肿的能力,改善患者体质和营养状态,减轻和防止放

|<< << < 1 2 > >> >>|

鼻咽癌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3003338(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鼻咽癌  鼻咽癌中医中药治疗 免费索取鼻咽癌资料

上一篇:鼻咽癌中药方剂        下一篇:高危鼻咽癌的化疗进展

>> 返回首页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663239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6632397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