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脉诊的起源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属切诊。切诊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文献之众多、涉及医学范围之广泛,都是望、闻、问三诊所不能比拟的。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

脉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达到相当水平。有确切文字记载的脉诊鼻祖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时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秘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

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脉书,是张家界汉墓出土的简书《阴阳脉死候》《脉法》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脉死候》《脉法》等。据专家考释,这些简帛书所涉及的诊脉部位有两类:一是诊内踝上方五寸及内踝直上方的动脉处;一是诊下肢足少阴及上肢少太阴、手少阴三处动脉。而涉及的脉象只有盈与虚、滑与涩、静与动三组六种。此外,还有涉及预后判断的三阴脉死候脉象等。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在我国典籍中,对脉诊多有记述。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汉和帝时,著名医生郭玉擅长脉诊。有一次,汉和帝想试一试郭玉切脉的本领,就叫一位手腕秀美如玉的男宠与一些宫女混杂在一起,躲在帷幕后面,然后让她们依次伸出手腕,请郭玉把脉。诊完脉后,郭玉对汉和帝说:“左阳右阴,其中的脉象有男女之别,好像有怪异的人混杂在宫女里面,我认为刚才接受切脉的人不全是女子。”汉和帝听后不禁赞叹其脉法之精湛。

另据《北史》记载,南北朝时有一位18岁的贵族少年邢大宝患了伤寒病,请切脉高手马嗣明为他把脉。诊后马嗣明对在场的一位官史杨愔说:“这个孩子的伤寒病并不严重,不必治疗就会痊愈。但他的脉象中却有死亡的征兆,发病之时如不及时抢救,就会丧生。”可是,不久皇帝在一次宴会上对邢大宝的父亲邢子才说:“听说你的儿子很有才华,朕想让他跟随出游一段时间。”杨愔听到后上奏皇帝说:“马嗣明说邢大宝的脉象很恶,一年之内恐怕会生暴病,如果让他跟陛下出游,万一他突然发病,会因为治疗不及时而丧生的。”皇帝听后大笑,说道:“邢大宝如此年轻,且身强力壮,马嗣明之诊断未必准确。” 邢子才和一旁的大臣都附和着,力推邢大宝和皇帝一起出游。结果不到一年,邢大宝果然在随皇帝出游途中暴病身亡。这不能不感叹脉诊的高明之处。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一名丁香两种截然不同的“香”

下一篇:竹笋既是美食亦是良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