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中医新闻正文

在深化医改中彰显中医药优势

近日,山东省选取部分农村开展“感冒首选中药”试点。试点区新农合参合农民患感冒后,首选中药治疗者,只需交纳一元钱,可享受3服中药的诊疗服务,其他费用按新农合政策报销。该举措不仅在遏制抗生素滥用、提升民众健康素质方面体现出深刻的民生情怀,更是在深化医改的大潮中彰显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这只是山东省推进中医药助力医改惠及百姓的一个缩影。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根据其精神,山东省紧紧围绕深化医改中心工作,不断加大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特色和优势。在山东省医改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省委、省政府将持续推进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建设中医药强省和深化医改是新时期发展山东省中医药事业的“两驾马车”,二者互相渗透,辩证统一,中医药强省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推进了医改深化,为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坚持在医改中推进强省建设,在强省建设中深化医改。

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在全省深化医改动员大会上,专门强调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要求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好。中医本质上是全科医,最适合农村社区医疗的需求;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许多中医适用技术如针灸推拿、正骨等,成本低廉;新医改核心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医药与民族医药应该大有可为。中医药工作者要增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牢牢把住机遇,主动参与医改,推动中医药事业取得新发展。

统筹兼顾,把握规律,逐步深化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中医药强省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较为低廉。近年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山东省注重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全省已建设县级中医医院120所,85%的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0%,70%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总处方比例达到 60%,94%的中医医院制订了完善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405所卫生院(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83%)设置中医科、中药房,3.2万所村卫生室(占村卫生室总数的51%)配备了中药饮片,75%的乡村医生能够运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面向农村大力推广5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乡镇推广覆盖率达到97%,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5%。现已形成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医学中心,以区县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国医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今后山东将用5 年时间,建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中医药服务体系。5年内,全省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病房。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要逐步达到70%,新进医药人员应以中医药人员为主。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运用中西两法为群众服务的乡村医生。从今年开始,在新农合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其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将比使用其他治疗的提高10%以上,对住院病人采取针灸治疗的报销90%;在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保中,对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的人员,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将至少提高5%。

二是国医堂遍及城乡

“国医堂”即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各个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形成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以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提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综合服务的相对独立区域。在科室设置、人员配备、中医药方法的运用、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国医堂”都有相应的标准。国医堂建设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国医堂这个中医品牌,真正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的服务能力,以达到传承中医药文化、方便基层群众就医的目的。国医堂不仅为百姓带来了方便,在医疗费用方面更让百姓得到了实惠。目前,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新农合中医报销比例多次提高。目前,山东省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建有国医堂,乡镇卫生院30%建有国医堂,力争到2015年全省所有涉农区县卫生院将全部建成国医堂。

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声有色

筛选推广5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5155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已培养500名县级中医院骨干、100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对5万名乡村医生进行中医知识培训,筛选推广5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5155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超额完成,6万余名乡村医生接受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实施“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100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和100名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对1000名县级中医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1000名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进行培训,培养1万名中医乡村医生。

实施“2331”工程,即培养200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包括优秀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各100名;培养3000名基层中医药人才,包括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及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各1000名;培养3000名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包括600名西医临床医师按照中医研究生标准进行全脱产或半脱产学习,2400名西医临床医师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1万名中医乡村医生,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四是试点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3年来,山东省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各地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山东省济宁市等地探索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机制,兖州市中医医院推行 “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许多中医医院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探索鼓励运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激励机制。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试点逐步展开,中医临床路径总数达到210个。

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在中医药强省建设中更好惠及民生

惠民生是今年山东省经济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省委要求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卫生事业是重大民生问题,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就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惠民生要求的重要行动。大力抓好山东省中医药各项医改政策的落实,协调有关部门研究体现扶持中医事业发展、有利于中医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措施,全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医改中能否发挥中医药作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人民群众能否得到中医药服务、享受中医药带来的实惠。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中医药工作的首位,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完善就医流程、拓展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仅要以病人为本,还要注重“治未病”,着眼于健康、亚健康人群的服务。充分发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到广大患者当中去,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融入到山东省深化医改的各项工作中去,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深入实施“三名三进”工程,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带动“名医”培养,推动“名院”建设。以农村、社区中医药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切实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好“823”中医药特色项目建设工程,遴选80所中医医院、20个中医专科、30个针推康复中心进行建设,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国家重点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和重点研究室建设,打造中医药品牌优势。建立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强化对优势病种的深入研究。

二是稳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将高密市中医院、东阿县中医院作为改革试点单位,紧紧围绕取消“以药补医”,在建立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投入补偿机制、收入分配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同时在解决“以西补中”的问题上有所突破。推广兖州市中医医院“先看病后付费”的服务模式,让更多群众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潍坊市中医院在前期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为市级以上中医医院改革提供借鉴。

三是鼓励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

今年在落实好现有住院及门诊报销倾斜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中医药门诊报销封顶线的政策措施,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能集中在县级医疗机构门诊治疗,减轻农民群众住院费用负担。在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所辖的乡镇卫生院,开展“治疗感冒首选中医药”的试点工作,推动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做好中医药参与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工作,针对中医药优势病种,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使中医药在大病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继续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30个县中医医院能力提升项目的管理,发挥好相关设备在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更好地提供中医药综合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重点抓好5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地区工作。制定《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

五是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中医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