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理论正文

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均为液态物质,都具有滋润、濡养和运载的功能,与气相对而言均属于阴。故两者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累及,关系更为密切。

(一)血对津液的作用

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出于脉外便转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以濡润脏腑组织和官窍,也可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其中部分津液可转化为汗液排出体外,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当血液亏耗,尤其是在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反而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以补偿血容量之不足,因而导致脉外津液的亏损,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对于失血患者,治疗上不宜妄用汗法,所谓“夺血者无汗”(《灵枢·营卫生会》),“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伤寒论》)。

(二)津液对血的作用

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脾胃运化水谷所生成的津液,可上输于心肺,进入脉中,与营气相合化生为血液。另外,布散于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也可以不断地渗入孙络,以化生和补充血液。因此,如果津液大量损耗,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减少,反而脉内之液态成分会较多地渗出于脉外,使血容量骤减,血液变得黏稠,从而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或津亏血瘀等病变。所以,对于多汗夺津或因吐、泻等致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此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言“夺汗者无血”之意。

血与津液不仅同源互化,而且在运行输布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津可入血,血可成津,“水中有血,血中有水”,“水与血原并行而不悖”(《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共同发挥其滋润、濡养作用,故有“津血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血与津液又相互影响,“血不利则为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即血行不畅,瘀血阻滞,可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形成水湿痰饮;反之,水湿痰饮内生,亦可阻滞气血,使血行不畅而致瘀血。故中医学亦有“痰瘀相关”之说。正由于血与津液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而并存,故在临床治疗上,亦应注意水病治血、血病治水、水血兼顾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气与津液的关系

下一篇:经络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