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清气退热法

外感发热,汗出不解,病邪传里,初步在肺,表现为身热持续,不恶寒,进一步到胃,表现为反恶热,午后热势增高,均伴口渴引饮,舌苔薄黄,脉象滑数,特别是邪热入胃,脉转洪大,渴欲冷饮。这时候不能再用发汗,汗后有阳亢阴竭的危险;也不可早用养阴,防止阴遏阳伏的病变。在肺用银翘散去豆豉、荆芥石膏,在胃用白虎汤,概称清气退热法。该方法主要是采用微辛甘寒的药物,一方面保持津液,一方面使热邪仍从肌表缓缓透泄。故白虎汤虽然不是解表剂,但服后自然地汗液畅泄,热随汗解。伤寒和温病过程中,这种证候最为多见,温病书内叙述尤详。

表邪传里后的发热属于里热,主要用清法,清法中分甘寒和苦寒。比如里热出现心烦、错语等症,不是甘寒所能胜任,便用黄连解毒汤等苦寒剂适宜。甘寒和苦寒的性质、作用不同,前者能使邪从汗解,后者则使邪从下泄;前者主清肺胃之热,后者则泻三焦之火;并且甘寒能生津,苦寒反从燥化而伤液。所以使用时必须分辨,尤其在发热初期,不宜早用芩、连之类。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肾病水肿:治水必先化气,化气必先温通

下一篇:喉源性咳嗽验案之肝郁痰阻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